为宋辽政策的转变。圣上乃是明君,党项人过是小患,他日有心于北方的时候,历成全杨家的心愿!”
王静辉刚才所说的“父子皆为将”之语是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地。虽然他来到宋朝后对杨家的历史和功绩了然于心,并像后世那样有着对杨家将的崇拜,但血战金沙滩等等杨家的故事在这个时代早已经流传开来,心中对杨家将的事迹是非常崇敬的。杨家前两代人多是与辽国交兵战死沙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想必杨家为宋朝有的将门,对其人才的培养应该还没有放下,然杨崇岳也会得到皇帝赵顼如此器重了。
王静辉之所以推荐杨崇岳。也是和宋朝地政治惯例有着想法…将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多半便是一战成。功成身退,除非是宋朝初期地时候杨家才有这样的传奇,否则自杨业那代开始恐怕就要和郭逵一般回来养老了。军事人才必须形成连续性,在王静辉还没有对大宋的军制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保证每一次重要的战役都要有一个能够让他放心的人去打,郭逵削弱了西夏地实力。而王韶年纪也小了,扫平西夏的任务应该由他来完成,剩下的辽国该怎么办?!
自王静辉见到杨崇岳的时候,就已经有开始有这样的打算了…对付辽国人还是用杨家将比较好…国仇家恨一起来,至少有家族的遗志在他们的身后激励,他们是绝对会后退一步的。杨崇岳待在皇帝的身边固然是荣耀一些,但对于他本人和其家族来说,远比上像他们祖辈那样在边关建功立业,有些时候实现理想地标准是荣耀和金钱便是简单代替的。
用杨崇岳来硬抗李清的十几万大军地攻击。王静辉多少要放心的多,况且这也是锻炼杨崇岳成为将的一个机会,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将杨崇岳弄到河北去,让他在杨老令公的位置上体会几年,辽国行动开始的时候,这就是要看杨崇岳是否能够实现他们杨家终极理想了。
殿中君臣两人的对话一直就是比较压抑的,但是提起杨崇岳让他们两人都想起了杨家的历史,尤其是皇帝赵顼一直有志于要收燕赵故地,以此作为超越太祖太宗皇帝的标准,心情自然是激昂慷慨,虽然嘴上没有表态,但心中也是认为让杨崇岳去守武宁三堡是最佳地选择。
皇帝赵顼用力拍了三声巴掌。殿门立刻打开,杨崇岳手中紧握刀柄信步走来,每迈一步身上金黄的铠甲都要发出令人震颤的“簌簌”声,在两人三步外杨崇岳朝皇帝赵顼跪下:“末将在!”
皇帝赵顼平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挥挥手说道:“回去准备一下吧,几日之后卿就是崇仪副使了,朕要你到西北去为巡检使,在韩国公帐下听候调遣!”
显然杨崇岳在殿外听到了皇帝赵顼和王静辉的对话,知道他这次要去西北面临先祖一样的考验了。面对即将到来承受职业军人要面临的危险,杨崇岳一点也没有任何担心,相反家族的光荣历史时刻激励着他。崇仪副使是杨延昭担任过的职位,对于军人来说能够守卫皇帝自然是一种光耀门庭的事情,但他宁可希望走向战场,兴杨家的历史。
“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