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零三章税法(2/3)

王静辉听后一愣,而赵浅予则轻笑声,他没有想到自己想来的税法居然是

王静辉在写好这两封信后,对自己所提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也是非常得意,如果能够靠这个新税来对土地兼并加以限制的话,那样就可以为大宋指明一条路…中国历史上的各大王朝到后期灭亡的时候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就是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大量农民失去了生活的本。如果可以的话,在这个标准上再次延伸划多个等级…三百顷者税三成;四百顷者税三成二;五百顷者税三成五…依次叠加终究会让那些手中握有大量农田的地主们因为税收的压力而对是否继续增加手中土地持有量而到犹豫。

就这么一个问题就把王静辉看得目瞪呆,的确他想得确实是太简单了些,不过从这两位大佬回信的气上来看他们对这新地税法还是非常兴趣的,只要能够他们在信中所提到的问题提一个相对比较完的解决方案,获得了他们的支持还是非常容易的。

减税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平稳状态,对于一个农业人占到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王静辉毫无疑问把减税地目光放在了农民上,不过这样的减税利益也不能白白便宜了地主,否则减税地目的就无法达到。这就要求在实施减税的过程中要作明文的规定,对地主的地租有一个的规定,这样一来地主和农民也都获得了相应的好,至少不会因为税率过得农民造反。

不过当赵煦帮助蜀国公主研磨誊抄信件的时候,随意问了一句:“天下若论谁持有土地最多,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先生的,这么一来若是王安石和司光同意促成通过了这条税法,天下间第一损失最大的便是先生了…无论是照土地规模还是照商业和手工作坊的规模来算都是如此!”

王静辉的这一千万贯战争捐款不过是为了缓解大宋财政在短时间内的困难,有了这一千万贯大宋统治层完全可以不在扰民间经济秩序的情况下从容的调兵遣将,而且放这么一个钓饵也是诱导王安石和司光力主通过这项税法改革。

王静辉在王安石和司光的回信中把自己对减税的看法详细说明了一番,并且也对所谓的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标准提了一个建议…家有农田三百顷以上或是有商行年赋税在八千贯以上者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群。并且王静辉还对这两条分开来行划分收税标准。农田三百顷以上者缴纳税率是三成。而靠商业或作坊得利者则缴纳两成王…这样的缴税平可以适当的刺激家底比较厚实的人将资产向手工业商业转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土地兼并。

在回信中王安石和司光对继续减税的答复稍微有些…司光最是赞同减税,而王安石对此有些顾虑,至于减税到底是减的那些税收两人的答复也不尽相同。王静辉从这两封信中可以看得这两个党派领袖对与减税在心中还是非常有想法的。王静辉对减税地内容早就有所盘算…中国到底还是个农业国,就是在千年以后也是如此,毕竟中国地域广博人众多。再加上现在可没有什么机重工业这么一说,所以目前注定是要划归到农业国地行列之中的。

当然为了投其所好,王静辉也分别向司光和王安石提一步减免天下税务,以便求得大宋内人心的稳定。王静辉在信中向司光和王安石详细的解释了个人所得税的意义,而且也明确的表示个人所得税地征收对象是针对那些收远在大宋平均收平之上的那一小分人,并且他也非常明确的反对将这新的税法应用到普通百姓上…在后世的时候王静辉尽并不是很清楚这税法地情况。但却知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初衷,国家个人所得税地收税对象主要是中层收人群,而至于原本税法收税的对象人群却没有多大效果。

光和王安石很快便给予了回信,在这两封回信当中王静辉不得不佩服这两个老牌政治家的脑,他们对个人所得税法案还是非常兴趣的。尤其是司光更是如此,不过他们也提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指个人所得税法中实施的困难…无法确定那些人是该缴税的。哪些人是不该缴税…

都要在原本庞大的军费开支上在增添一千万贯的军费专门用于西北战场,这十年来大宋打仗从来没有亏本过,相对节省下来的资金已经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可以说只要赵顼想要打,哪怕是五千万贯的军费他也拿得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