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明暗两端(2/3)

徐庶用筷了一下碗中之,问:“莫非又是人乎?”

冯菁原本能言善辩,这时却被说得哑无言。

刘安饮了一大碗酒,夹块吃了,继续说:“那时我家里可不比现在,一天没打着猎,那就没吃,我只好搞些野菜下饭。那将军一直黑沉着脸,似乎有些不兴的事,而那跟班的似乎想要讨好那将军,竟跟到厨房里来了,一看我只是在摆野菜,就来了火:‘刘安!你知我们是谁吗?那屋里坐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豫州牧刘玄德!而我则是他帐下谋士孙乾!我们也不会白吃你的!可我看你只摆野菜,竟不拿来,把我们当什么人了?什么…没?哼!我看你是个猎,脸上有油,必是常吃的主儿,今天竟敢说没?你敢情是活得不耐烦了?’说完,竟宝剑指着我。其实这孙乾我可以不怕他,可那屋里坐的刘玄德却是三战吕布的主儿,只怕手指一动我就会玩完。我被无奈,于是只好…”听到这里,冯菁忍不住长舒一:“原来是这样!竟怪不得你,而是那刘备…”徐庶却打断菁儿的话,盯着刘安笑:“不那么简单吧?如果只是被,你在这里可是熟门熟路,随便找个借,往哪儿一躲,他刘玄德还能找得着?”

冯菁是“过来人”她追古忆今,发现徐庶的这番话真的很有其理,于是对徐庶的睿智大佩服。她迷惘地望着徐庶那犷豪迈的形象,想了很久…

徐庶亦笑:“实不相瞒,我二人听说阁下杀妻烹而得了富贵,专程前来取经。”

徐庶接着说:“不哪朝哪代,任何社会都有明暗两面。对于官府来说,明的是执行法律,规范社会秩序;暗的是以权谋私,甚至为所为,这是由于人皆有私,当官不谋私利者几稀!因此,据天,民间就必须有一反抗力量来加以制衡。这正义力量,表现在明的便是‘儒’,这里的‘儒’是一个泛词:或传播言论,或揭事实,或发表政见,或著书立说,总之代表民众的呼声;至于表现在暗的,那就是‘侠’:心明亮,忌恶如仇,长剑一,魍魉丧胆!遍天下不平事,杀尽不平方太平!只有让作恶者必有恶报,‘天好还’,这个世界才得以平衡,不至沉沦!…当然,对于官府来说,不会迎民间的这力量,所谓‘儒以文法,侠以武犯禁’!然而,从古到今,一官一民这两力量却长期共存,缺一不可。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这才维持着各朝各代不断发展步!我可以说,如果哪一天,民间这‘儒’和‘侠’的力量不存在了,那也就离亡国灭不远了…”

二人终于到达芒殇山脚的刘庄。这时天已接近中午,一问起刘安,都说:“村里那唯一的大人家就是。”

生呢?关键在于执法之人,以一己之私,来欺压良善!而秦二世就是最大的一个!在这情况下,完善的法律反而成了镇压百姓的枷锁!官匪勾结,哪朝哪代都明令禁止,可是有用吗?比如说,大汉祖皇帝约法三章第一条便是‘杀人者死’。刘安杀妻,便不是杀人吗?可是刘备自己吃了人,而曹又用得着刘备,于是对刘安就只能赏,不能杀。这就是政治!不今后社会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只要还有政治,就绝没有完善的法律执行!”

徐庶连忙推辞:“不不不不!我们无福消受那个,只想听听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好学乖。”

于是二人上前扣门。那刘安却是识文断字之辈,一见来人便知绝非常人,于是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们,并命令下人端上酒

刘安大笑:“客倌真会开玩笑!我现在如此富贵,哪还会那营生?”

刘安回忆:“其实当时我也是不得已。那天,我在山中打猎,谁知转了一整天,竟什么猎也没碰着。正垂丧气地往回走,忽见二人二来到面前。其中一人:面如冠玉、如涂脂,双耳极大,一看就知是一个富贵之相。虽然没有盔冠甲,但鞍上横放着双剑,是位将军无疑。另外一人象是他跟班的。上之人问我:‘这位小哥,借问一下,去许昌的路怎么走?’‘去许昌,下了山向西走就是。’我心中琢磨,这人的相貌在哪儿听说过,很熟悉的,可就是一下想不起来。天快要黑了,我想回家,也合该我多了句嘴:‘这位将军,天要黑了,你也不能赶路了,我家就在前面山脚下,去那儿住一宿,明早再走吧?’谁知这两人就跟过来了。”

刘安饮一:“原来如此!这些陈年往事,村里的小伙们都问了百遍了。不少人想要‘东施笑颦’,只可惜咱们村里好久也不来大人了…哎,对了,你们如果真的想尝人,我可以带你们去其中一家,只要客倌你得玄乎,估计差不多行…”

刘安伸大拇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