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四十四章智者背后(2/2)

总之原本是一名绝女,却在一些没见过世面的狭隘文人中,成了丑八怪了!所谓“历史记载”真是多么地不公平!

“什么?”杨华一愣!原来诸葛亮他们竟不知?这可麻烦了…

“哦?何事但说不妨!”

“请问,怎样才能改变风向,获得东风?”

黄月英接过说:“这样正好!就不用担搁时间了。其实我与夫君夜前来,是有要事请教!”

想到这里,杨华不禁呵呵一笑:“看来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凡的女人啊…我方才绝非想夺君,只是想提醒孔明兄,夫人不仅才智卓绝,貌更是极其众啊!”这时黄月英忽然微笑着开:“我长这么大,从来没人夸赞我,只有杨大哥对我大加赞赏,甚至惊为天人,令小妹由衷激!”接着又对诸葛亮说:“我看杨大哥绝非戏言,我真想留下一幅丹青,好让后人评判一下,也不枉此一生…”

杨华叹:“唉!看来夫人跟着你,真是有暴殄天!孔明兄既然如此不会欣赏她,为何当初执意要娶,却夺走了其他有心人仰慕的机会?”杨华此话,未免有些意寓双关。

“哦,佩服!原来如此…”杨华立时想起野史《初谭记》对于诸葛亮娶妻的一段记载:

难怪诸葛亮生平事迹当中,但凡运筹帷幄则奇计惊人,但凡临敌应变则表现一般,世人只“诸葛一生唯谨慎”甚至有人认为诸葛亮只是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其实真正原因在于,凡属事先预谋之计,是结合了黄月英的双倍智力;但是一旦独自领军在外,情况现变化,则只有一人智力,自然相形见矬了!

至于诸葛亮在蜀汉后期的用人路线上一直有些狭隘,或许也与女人天生的小心有关,毕竟不希望别人超越自己的丈夫嘛!还有,世人盛传诸葛亮喜将奇谋妙计用锦封存给别人,这恐怕也是黄月英的杰作吧?

杨华想到,野史对于黄月英长像的描述其实是基本真实的,只是用词欠于斟酌,致使后人诸多误会!“黄目”其实就是欧洲脸形的金发女郎;“长肚大节”其实是指挑,但古人以女材小巧、态轻盈为,遇到的异族血统女孩,就缺少形容词了!“项少发”之“”似可作“白”解,白人么,脖当然很白;但更有可能的是原意想说“”欧裔女大多丰满,而中原女当时以束”言之不雅,只好以“项”代替了!她发天生卷曲,自然不如中原女之长,于是也就被认为“少发”;至于“肤若漆”着实有儿费解,前的黄月英怎么也看不黑来!哦,或许她幼时稍黑,也或许欧裔女四肢有些细细的茸,便指这个?

证人人都会夸赞孔明之妻是个绝女!”

当时诸葛孔明与徐元直、庞士元、崔州平、孟公威同窗学艺,别人都已说上了妻,只有孔明整天抱膝长,在这方面却是不成、低不就。于是黄承彦就找到他说:“我有一女,黄目,长肚大节,项少发,肤若漆,然而论及其才却堪于你。”诸葛亮听了,立即倒拜见岳父…

诸葛亮岂有听不来之理?却是苦笑:“锦川兄有所不知,她是我恩师黄承彦之女,闺中之字唤月英,当初恩师见我贫寒无妻,主动把女儿给我,我也曾发过誓要善待于她。况且,她容貌虽然不佳,却有奇才,每逢发兵之前,均可与她互相论证韬略计谋,最近她还打算替我构思制作‘连弩’和‘木’,所以我对夫人之情也是难以割舍的。”

诸葛亮仍旧狐疑:“锦川兄边固然女如云,却不会是在调侃我吧?千百年之后,我等早已作古,后人如何评说,无从所知。原本人死如灯灭,难还要留下一幅肖像让人贻笑大方?”

杨华见机,连忙说:“其实丹青手我这里就有…‘天一’啊,请你给这位月英妹妹画一幅真实画像,要注意把容貌和材都显现来!”

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黄月英如果像小乔那样从小就被人夸赞貌,只怕也就不会向着才智方面努力了吧?而如今看来,既有诸葛亮亲所言,黄月英的才智应是非同一般的!

文姬应声而来,与黄月英搭讪一番,随即将她前后左右上下看过,便:“行了,我要去作画了!”杨华奇怪:“咦?你不需要边看边画吗?”文姬笑:“早已记在心里了,如若错,甘愿受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