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四十二章造燧火枪一(2/2)

宋应星苦笑:“皇上,这,这怎么成。各个工匠的经验与手工皆有差异,若是将不同工匠生产的件组装起来,报废率更。臣恐怕一月也生产不了一千支。”

方以智见得崇祯不满,立即解释:“皇上请看这支燧火枪,它是如此的巧,光的木侧面上光是铜件就有七八个:机座、待发面、击锤轴、火绳击锤、击锤弹簧、帽…每一样都打磨的如同艺术品,加上前面的枪,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生产一支合格的火绳枪来,确实不能算慢。”

其实,线生产早在秦朝就开始使用。秦军纵横天下,将六国数倍于己的大军击败,除了秦军的骁勇善战,和背后有一支效率的兵生产线是分不开的,秦军连年作战,兵的消耗远大于六国,人力却只要六国加起来的几分之一,以六百万人左右的国力支撑着百万大军的作战,秦军却从来没有为兵发过愁,除了用线,别无办法。只是不知为何,这样的线生产在秦之后却消失了,再也没有人提起。

为装葯时怕火绳将火葯燃,每击完一次还要将火绳灭了,装完弹葯才能重新燃火绳。诸位大人再看下官手中这支火枪,对了这枪火枪皇上命名为燧火枪,这枪上没有夹持火绳的弯钩,板机上却连着一撞针。这枪不用火绳,里面装有火石,只要装好弹葯,扣动板机,铅弹就能发去…与火绳枪相对比,燧火枪发的时间快了一倍,而且威力不减。”

崇祯边听边摇,这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四千人一月才生产二千五百枝火枪,平均一人一月不足一支,这个速度实在是让人无语。

就连士英、崔慕白和歌杨荣都觉得皇帝简直异想天开。

崇祯想到现代社会当中的线生产不由问:“为什么不把每工序分解来,一人只负责一,这样再组装起来就可以了。”

宋应星回:“臣与工众官员相议过,火枪构造巧,共有数十工序,每工序都不能虎,稍有偏差,整支火枪便报废,要先产十支合格的撞针,光是报废的火枪差不多也要十支,这还是要有五年以上经验的老工匠,如果不足五年,报废的火枪更多。工现在四千人,除去报废之数,一月能生产约二千五百枝火枪。”

看得士英一听完方以智的解释立即联系到战场上的作用,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难成为百官之首,南明的首辅。是时候将他拉到首辅的位置了。崇祯当下:“卿家果然慧,一下便悉其中秘奥。如果装备到大明军队当中,便不再怕大清的铁骑。只是这火枪造价甚,又耗时甚久。宋卿家你们工可有解决的方法?”



把工序分开?宋应星与方以智听得一呆。

“快了一倍?威力不减?”士英惊叫:“这样一来,岂不是不再惧怕大清的铁骑?用皇上发明的次排,只要弹葯充足,大清来多少人也要死多少人。皇上,这真是宝贝啊!”崇祯对李长风那个家伙可是恨到骨,竟然把如此好的东西留作私用。若不是用它来刺杀于朕,当真不知大明竟然早已经有人将燧火枪发明来。这样也有一个好,那些汉也不知大明如此好的火枪。到时可用燧火枪给多尔衮一个大大的惊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