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6回(2/4)

——这时,八角亭那边忽响起一阵轻鼓,由缓至急,四个乐工一起十指疾拨三弦,如泣如诉,若满地泻珠,惊心动魄,明兰抬看了看旁的朱氏,再看看几位妯娌,只见她们都是一脸激动心醉,明兰知,最彩的一段来了:

明兰侧不语,关于分家,这里的隐情她也是最近才知

卢老夫人了《单刀会》的‘训’一段(听说她那年逾五十的儿最近不大乖),太夫人的是《东窗事发》的‘归案’一章(讲的是婆媳妯娌先误解后和好的故事),王氏了《琴台记》中的‘还珠’(丈夫在沾惹草无数后终于认识到妻的好,洗心革面,夫妻恩),然后旁人也都陆续了自己喜的曲目。

这故事很烂俗,但却很动人,因为这戏是真有其事,讲的是前朝一段奇缘。

其中击率最的莫过于《琉云翘传》,好几个女眷各一段,明兰略略一算,几乎把整《琉云翘传》都齐了。

因不曾搭有戏台,是以女客们大多的都是文戏段

覃从边城回家苦求堂,双亲终于同意纳琉璃夫人门为妾,谁知琉璃夫人不,她对着情郎叹了气,说了一句名言:“吾汝甚,然吾也己甚。”

当初库银案发,顾家老太公看山穷尽,生怕全家覆灭,所以赶把家产分了,好歹能藏下一些是一些,谁知几个月后白氏门,大祸消弭于无形,长顾老侯爷又常年戍边在外,所以四房和五房依旧住在侯府;待顾老侯爷回京后,分去另过的事也没再被提起。

决要娶她,江左家却死活不答应,这件事闹的天下皆知,连市井街坊都衷谈论;最后,覃毅然放弃似锦前程,弃职去衔,还被家开除宗祠,赶家门。

这般目光集中注视,饶是炳二太太的脸厚度也抵受不住,只好低下去。

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才佳人琴瑟和鸣,白偕老,儿孙满堂。

那探郎姓名覃,乃江左名门弟,他少年得志,十六岁就科试簪,先后辅佐了三位皇帝,一生大起大落,福泽百姓无数,后被录正史《名臣传》。

四老太太松了气,赶:“都是我们扰着您了。”然后狠狠瞪了炳二太太,脸上装笑,重重“你们别多嘴了,赶听曲儿!”

郎遍寻人不得,只得从父母之命,多年后,新鳏的探郎被为巡边御史,于边疆巡视之际恰遇羯大举犯,探郎率领军民极力抵挡,然敌众我寡,看援兵迟迟未到,就要城破死,探郎都已把剑架在脖上了,这时忽然羯中帐大营大;探郎抓住时机,赶吩咐守城官兵趁机急袭,果然得手,危机自解。

戏自前朝起,近百年来始终盛演不衰,女眷们尤其钟

她说,她受了半辈的白轻视,脱了贱籍后,已决计后半辈起脊梁人了,是以开作坊,招学徒,经商行贾,已经替自己挣下尊严的生活,并且她现在过的很愉快。

然后,遭受天下人非议的夫妻俩隐居于雍州山野,清贫度日,相濡以沫,覃潜心

一回人,她这会儿吃了炳二太太的心都有!

这般一来,厅内这才静下来;明兰暗暗摇,叹了气,转去望着那上蓬莱般的曲亭,不再理会她们,自顾自静下心来好好听赏。

而他的妻更传奇,因为,她的确是秦淮河畔的歌,后世称之为‘琉璃夫人’。本来嘛,这样不大好见光的份,就算瞒不了当时人,好歹在书面上些文章,糊一下后人也好,偏偏这位夫人实在太有名了,而他们的事情闹的也太大了,就算正史上不写,野史上那也是铺天盖地。

剧情概要如下:话说某朝中期,一位名因缘际会结识了一位少年探郎,两人虽贵贱殊途,但却一见如故,倾心相;后探郎虽将名了良籍,然家门容不下烟。这名倒也刚烈,直接留信走,并劝探郎另娶门淑女为妻。

战后清才知,原来是一女斥重金急购了五百匹,然后于尾上火,效仿田单的火阵,让牲群从毫无防备的羯后方冲过去;探郎见疑,细细打听之下才知,这女赫然就是那名

正当此时,始终微眯着睛听戏的卢老夫人,忽而发话了,她有气无力的哼哼:“唉…老婆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你们这一说话,我就连唱的是什么也听不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