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份檄文里,没有再从血统上和人上来藐视蒙古人,却径自以地域说来告诉天下人,生于漠北的人就是外人,就是坏人,就是敌人,就是我们歼灭的对象!
可是接下来的话,却让忽必烈倒一
冷气,因为这篇檄文极其“恶毒”的声称,蒙古人乃是大漠来的人,不是中原百姓自然不
中原的土地,这次黄河有事情了他们也不
,先前也不好好修河堤,小皇帝赵昺旗帜鲜明的提
“当官不为民
主,不如回家卖番薯”而蒙古人“暂代朕署理民务,然皆尸位素餐,不理政事,每以金帛
女为求,不恤民力,不知民生,不查民情”竟然毫不脸红的
持宋朝依然是正统,而自己和下面大大小小的一大堆蒙古官僚
目人,都只是暂时替他宋朝“署理”罢了。
其实,忽必烈本想自压抑下去,毕竟被中原汉人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怒还是怒,可是好歹还是有了
肚量的,那文天祥不是几次也指着自己鼻
骂么,可是自己只要沉住气,看着那所谓汉人最忠诚的臣
暴
如雷,那
觉,可比自己生气好多了。
可是,很快文章就话锋一转,对于因黄河决而造成的百姓
离失所,瘟疫爆发,田园荒芜等表示了关
,对于受灾百姓表示了
问,其心之切,其情至真,连忽必烈都差
给
动了。
这一次,名义上是小皇帝赵昺写的文章,没有再反复用华丽的辞藻,雄浑而不可辩驳的气势来论证华夷大防赵家正统,相反,这一次的檄文简直不能称之为“檄文”因为它太和煦了,太温柔了,甚至太了。
全文多次声称,赵家皇帝是好和平滴,是以苍生为念滴,是不愿意兵连祸结滴,甚至,如果百姓真的愿意且能够好好生活,元廷能真的
民如
轻傜薄赋,那么他赵昺是不会因一家一姓的荣耀而如何怎样的。
还在台湾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闹腾呢,早就准备好的歌颂大元朝武功的《平宋书》已经完成了三年,却一直还放在书阁中而没能布告天下,其实本来,忽必烈准备趁着这次节,好好振奋一下民气,可是,黄河决
在先,让元廷焦
烂额,而宋朝小朝廷居然敢再次发声,居然第三次传檄天下,这就不得不让忽必烈充满警惕了。
只是,最最让忽必烈震怒的是,檄文里居然还一针见血的指了除夕清晨,从漠北赶回的他居然遇刺的事件,只是在那里面,却描写的是“鞑酋中三箭扑地,
血几数斗,一时疼痛如狂,哭天抢地,涕泪横
,尘土满
,连连向吾皇请罪…”
接着,诏书中直接说了,汉人的事情,只能汉人,反正这次黄河决堤了,大家也看见了,蒙古人既不愿意
也
不好。他们不吃中原米面不喝长江黄河的
,自然不可能
中原这块土地,因此他们都是外人,外来人统治中原人,这怎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