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78风起(2/2)

“你是说,他这样的信也会送给李鸿章、胡林翼等人?”曾国藩问

“应该是的,”赵烈文:“这一下很歹毒,无论如何,我们不互通声气的话,免不了会互相猜忌。”

还是读书人先反应过来,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打仗,国内形势动不堪,老百姓生活也无法得到保证,不满一下爆发来,在湖北首先现了生员聚集在当地官衙门要求上书,要求朝廷不承认这个条约,并严惩相关官员。

叶枫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让四省地老百姓特别是读书人放弃对朝廷的幻想,转而接受西学,真正来寻找国地路。

舆论是可以引导的,在铺天盖地的小册和报纸的宣传下,老百姓都认识到朝廷把咱的土地给卖了,那个地方从来不准老百姓去地,只准满人骑,如今还送给了洋鬼,一送就是几个江苏,大家都愤怒了。

这些报纸的通区域虽然受到限制,但因为信息量大,私底下各地都有传,另外情报也在各地建了些暗,不停将这些报纸和专门的小册到江西、湖南等地传,通过这些渠,朝廷和俄国人签订《瑷珲条约》的消息很快就被各地地民众所知,连的条款都公布了。

对于这事情叶枫早就驾轻就熟,首先以总督府的名义在报纸和广播上表明总督府的态度,那就是对《瑷珲条约》绝不认同,并反对朝廷这样;其次就是通过报纸和广播行引导,由国学会面,组织大家讨论条约地危害,为什么会现这个条约,归到底一,那就是如何国。

“不过叶兴华的本目的应该不在于此,他还是想要试探或者说劝服制台和几位封疆一起走他的共和之路,据当初的共和宣言,联盟的各方,可以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并联合组成共和政府,其目的不是在于争霸,而是在于反清!”赵烈文不自己的话有多惊世骇俗,全都说了来。

“叶兴华这是试探,试探制台和列位大人的态度,”曾国藩的首席幕僚赵烈文认真地说

“叶兴华就是个曹,他这是在找兵的借呢,”刘蓉大咧咧地说

“民心可用!”叶枫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情报,看到各地读书人发起的运动,他第一次觉到中国的传统读书人还是十分可的,至少在这个时候,他们的上还血,还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而有些人就未必了。

“叶兴华让人送过来的这封信是什么意思?”曾国藩将信笺扔给自己的幕僚,皱着眉,一直以来,他都觉得看不透叶兴华:“他不是都自治了么,朝廷的事情也要?”

太平军占领的地方还好,和清朝没什么瓜葛,华夏四省虽然宣布新政,还成立了自己地内阁,事实上独立,但却没有彻底脱离清廷,只是新政自治,经过报纸和广播的熏陶,大家的民族国家意识特别烈,很多读书人第一时间聚集起来,声讨清廷。

《时务报》、《海外文摘》、《宁波商报》、《申报》等多报纸期刊都在商务印书馆和华夏时报社的扶持下发展起来,不但在四省有销售,还通过商人通到江苏、湖广、山东,甚至天津、北京;另外还有《北华捷报》、《时报》等民间报纸或洋人的报纸在通。

宣传组织的效果非常明显,国学会的外围研究会迅速扩大,很多青年人都选择加这个以国为宗旨的会社,并开始逐渐发挥大的能力。

而在江西、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情报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秘密通,各报纸和小册现在市面上,虽然不及华夏四省活跃,但是却挡不住消息在底下传,不打一仗,就割了几个江西、几个湖南、几个湖北、几个山东,实在是骇人听闻。

除了这些,大量的小册和报刊评论更是将这件事的严重行大量的叙述和铺陈,大声疾呼割让数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几个山东几个江苏“此诚华夏有史以来未曾有也”“卖地、卖家、卖国,此乃国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情报的推波助澜下面,各地对条约的不满越来越严重,很多省份随即都现了相似的群运动,在孔的家乡山东甚至发生了血事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