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卷玩转京城第五十九章宰相发难(2/2)

岳明回一看,这王曾的年纪也不下七十岁,须发皆白,不过神矍铄,老当益壮,说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看起来跟自己村的那个岳老太爷倒有几分的相似。这老的大名他早就如雷贯耳了,原来他就是江宁府尹王拱臣的恩师,当今大宋的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曾数次在太后面前据理力争、冒死谏的副宰相王曾!

这老果然名不虚传啊,火力足、猛!

竟然闯私宅、稽查百官。闹得是民怨沸腾、人心惶惶。朝中地百官更是人人自危。以至于朝局动、政事荒废。长此下去非得酿成祸国殃民地惨剧不可!…你一个微末小吏。不思竭诚报效朝廷。忠心侍主。却一心想着大兴谲诈诡异之风。暗搞歪风邪之事。是何居心?”

岳明一看吕夷简的狼狈样,心里有些不忍,这毕竟是一位当朝宰相,历史上也没留下过什么恶名,再说那个“墨卫”听说最近也确实得过了,于是上前笑:“吕大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让在下佩服地五投地,当今太后圣明,我大宋多少军国大事都是自他老人家的示下,哪一件理的不是让满朝称颂、天下臣民敬服?太后她老人家如此贤明,又岂能蒙受臣下的蛊惑?我看墨卫那件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岳明这几句话说的时候笑嘻嘻的,看似是在向他示弱求和,可是听在吕夷简的心里,无不让他心惊胆颤。他和晋国公丁渭同为宰相,又是火不容,常常在太后面前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最后都要倚仗太后来乾纲独断、居中调停!如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他中说太后是受人蛊惑,并且还是受了一个不及弱冠的书生的蛊惑,太后会作何想?这又跟当面说太后不辨是非、昏聩荒谬,又有何区别?---一想到这背后牵扯到的是是非非,这位吕丞相顿时就打了退堂鼓,刚才那副盛气凌人的气势也一扫而空!

此言一,吕夷简张了几次嘴都被生生地给噎了回去。是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呢,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知是这小煽动石德奎不成,被听者有意的任守忠将那些蛊惑之言带回了皇,原封不动的倒给了当今太后,这才酿成此祸!但那都是下盛传地谣言,虽说可信度极,可毕竟上不了台面,难以当置人于死地地利刃啊!

岳明听着听着就到脊梁骨上直冒冷气。如此一大帽要是给他扣到上。那自己无疑就成了大宋版地魏忠贤。想摘都摘不掉了。可是这事现在能说地清吗?一旦自我辩解起来。无异于引火烧。立即就会引起众怒。不好闹个师未捷先死地下场也不是没有可能。看来光明大是走不得了。于是呵呵一笑。朗声笑:“吕大人居相位。可不要听途说啊!…我岳明不过闭偏远之地一书生。人微言轻。可阙巍巍。朝堂遥遥。又怎能去蛊惑太后和皇上?纵然在下在金陵有了些许寸功。被枢密使王大人暂且谬任为江宁通判。可一府地通判和朝廷来往地公函件件都是有备可稽。况且它们又都会通过中书侍郎呈送给吕大人拆阅。在下究竟有何通天地手段。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去蛊惑太后和皇上?”

就自己下的份,竟能让当朝的两位宰相恼羞成怒,来当场发难,无论如何,这份荣耀和面是大大的给足他岳明了。

吕夷简原本想着岳明不过是一个志大才疏、好骛远的一介书生,虽说肚里有些,可自己以宰相之威、率群臣之众,这阵势一亮相还不得把那个初茅庐地小给吓得魂不附,惊慌失措?可他哪里想到,自己打了半天的腹稿,说得唾沫星飞,刚想着缓上一气看看这小的狼狈样,没想到竟然被岳明几句不咸不淡的话问得哑无言!…大意啊,真是大意失荆州啊!

岳明一看吕夷简生了退意,刚想回去喊上灵灵和狄青下船城,没想到他刚一转,忽然就听见吕夷简后一个声如洪钟的苍老声音:“黄小儿,真是巧如簧,我王曾倒要问个清楚明白!…你在金陵结应奉司的都司宦官任守忠,在他面前大肆嘘那些令正人君不齿的谲诈诡异之法,这跟当面蛊惑太后又有何异同;自古以来,凡是一国之君都有失察之,就是汉武帝、唐太宗和我朝太祖皇帝,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尚且不能无一过失,当今太后又怎么不能受人蛊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