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四八章基础(2/2)

杨凌从银行贷了一大笔钱,在易所里面大肆购粮,致使两家上扬了不少,乐得那些乡绅们都笑开了话,暗地里甚至在嘲笑杨凌,因为外地的稻米过来,还要扣除运输成本,他们却是不要,赚得比外地粮商要多得多了,甚至可以充抵他们因为同一税收而带来的损失。

“就是这个理。”杨凌解释:“现在通并不方便,京城又在我朝的北边,并不能辐全国,有了这新的易所行补充,生意肯定会更好的。而且,江南之地一向富庶,区域间的货通比别的地方来得更密集一些,我也不需要这个新的易所能够比得上京城的那个,只要能让江南周边的商人们过来,就足够我吃的了。可惜啊,原本是想将这个易所设立在扬州或者江宁这样的大城的,毕竟通顺畅,不过现在也不了这么多了,我也只能以权谋私一把了,好让自己的政绩看起来好看一,所以苏小,你家的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杨凌也总算可以舒一气了,在杨凌的计划里,自己这执政的三年基础已经打好了,唯一还剩下的就是苏家答应的路了,不过那个也急不来,这条路最起码是修个两三年的。杨凌这才知,为什么现代政府会到招商,甚至不惜拿税赋和土地上的优惠,除了能够有效带动就业机会以外,对于市场的促作用也真的是非常的大。

“苏小,我来问你,如果换你来生意的话,你会怎么?是在两个易所之间选择一个蹲,还是在两边都派人?”

事实正如杨凌料想的一样,易所和银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验,已经逐步得到了商人们的认可,并且这碑也随着商人们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多。原本嫌京城太远的商人们,纷纷将据移到了溧这里,而那些本钱更小又离得近的商人,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看有没有机会可以分得一杯羹。

杨凌则解释:“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就像我跟你举过的那个例,市场的繁荣,必须有一个带的,现在我大量购粮,致使粮价上扬,本地百姓看到此情况以后,也纷纷开始抛售自己手中一分存粮,这样他们手中就会有钱,有钱以后就会想到购买别的东西来,以此来促各项生意的更加繁荣。另外,我之所以选择粮,是因为我始终认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本地的永丰仓已经被前面那些贪官污吏给玩坏了,只有一个空壳,为了以防万一,我必须提前好准备。尤其像我这样的,喜撒钱,我必须保证仓里有粮,这是我最大的保证。”

易所和银行的到来,使得溧原本如同死一般的市场立刻变得活泛起来,那些原本对杨凌很不冒的乡绅们,也没空再找杨凌的麻烦,纷纷转去赚钱去了,毕竟谁也不会嫌钱多了烧手。

秀才大闹溧县衙的闹剧就这样静悄悄地落幕了,百姓们就算再八卦,有些内幕消息也是得不到的,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被溧新的两家店铺给引了过去。就在县衙八字墙的两侧,杨凌就易所和银行各自的第一家分店给搞了起来。百姓们对于这样新鲜的店铺,什么生意的还是有些搞不清楚,不过看着很多各地来的商人们,这些人心里却是开心的,因为这些人的到来,严重刺激了当地的消费。在赚钱的同时,百姓们就对着那恶趣味的“阿里”四个字行各猜测了。

已经冬了,放松下来的杨凌开始有些想念京城,想念自己的两个老婆,以及千里之外的萧观音,想必她就快要临盆了吧。(未完待续。。)

“这个请大人放心,只要泥的产量能够跟得上,路的问题肯定是不成问题的。”苏晴岚也正:“前期,我们会修建三条路,分别是通往江宁、扬州、杭州,只要先抓住了这三个大城市,其余都好说。”

来到咱们溧的话,会不会摊薄京城易所的生意,陛下反而会怪罪下来?”

“这个自然是两边都派人,毕竟谁也不会嫌生意少。”苏晴岚微笑

苏晴岚也很是不解,直接问杨凌:“咱们溧这里,原本就是粮产地,并不需要外购的,虽然现在粮税统一,想必应该也是不用购粮的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