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兵荒之外,
旱蝗灾造成的荒年,对百姓生活影响最大,很容易造成社会动
,
民盗贼四起,伤了国家的元气,故而施行荒政的
平如何。是检验地方官能力的重要标尺。荒政的
心是对灾民的救济,有三大要
,第一是得
,第二是有居。第三是得归。其中“得归”是救灾后期的事情,也不需要接纳
民的县里考虑,各县只需要
好前两项。“得
”和“有居”就足矣了。所以在检查完了粮库之后,这三个人又立刻跟着杨凌去检查为灾民准备的住
。
“请诸位大人随我来。”杨凌说着在前面引路。
另外一位闷着不声的督办也说
:“我也一样的看法,一般知县对永丰仓的态度都是保仓。其实能把保仓
好,就已是很不错的了,但杨知县追求的却是盈仓,可见杨知县之实心任事。”
“那你说说,都有哪些弊端?”分巡冷声问
。
“不错!”督粮:“只有永丰仓充盈起来。一旦碰上这样的灾年,方可确保赈灾之急用。”
“灾民聚集得太密集了,就容易行疫病,以及容易相互踩踏。有的人嗷嗷待哺了好几天,得不到粥就倒毙在路上。这
办法名义上是救灾民,实际上是不把灾民当人,漠视他们生死的敷衍举动。”杨凌大义凛然
。
“我已经下令县里的衙舍、观、寺庙、库房等
空
地方,又
据
等,征用本县各乡空闲房屋来安置灾民。”杨凌答
:“前者能容纳灾民数量有限,主要还是靠后者,不过溧
县里人
密集,难得有空闲房屋。故而上等
只需
三间,中等
两间,下等
一间即可。乡镇上房屋宽裕,每等多
一间。如此安置三万灾民绰绰有余,而且灾民分散各
,既不会聚集生事,也没有疫病之忧,要比平常让他们聚集起来
得多。”
“既然大人也知现在
寒料峭,岂能让这些灾民们继续睡在窝棚里?”杨凌侃侃而谈
:“我看往日救灾之法,无非就是将灾民聚集在城里,煮粥供应他们吃而已。这样确实方便官府
理和赈济,但是弊端也不小。”
“带我们去看看!”
“哼…”就连分巡也不得不承认,杨凌说得很有
理:“难
你有更好的办法?”
“看看别再说吧!”分巡
却闷声
:“灾民们住的地方都准备好了吗?”
“很好,杨知县少年老成,可谓能吏。”督粮赶忙
来打圆场,看看另外两位
:“我对永丰仓的情况很满意,你们的意见呢?”
“既然是陋规,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杨凌继续装,气得一边的分巡
七窍生烟,却偏偏挑不
病来。半天的时间,他已经清
了一半的粮库,发现里
的存粮,比规定数还多的多,让人怎么找麻烦?
“基本就绪了。”杨凌答。
“难仓禀足不好吗?”杨凌反问
:“我只知
人要吃饭,不吃饭就得饿死。就是为了预防这样的大灾之年,所以多准备了一些粮
。大人不妨去问问百姓们,可愿意永丰仓里的粮
是少还是多?”既然人家摆明了没有什么好脸
。杨凌自然也不会客气。
“大人何此言?”杨凌不解地问
。
这次分巡终于找到发作的机会了——他看到溧
县并没有专门为灾民划
居住区域。也没有建造席棚之类的容
之
。自以为抓到杨凌
是心非的把柄,冷笑
:“溧
县粮
倒是不少。可看起来是不打算给外人吃啊。”
“为容纳灾民清来的空地呢?”分巡
冷哼一声
:“连个窝棚都没搭,打算让灾民们幕天席地睡在大街上吗?现在
寒料峭的,杨知县就是准备这么安置灾民吗?”
“你这法倒是新颖。”督粮
问
:“但是这样一来,溧
的百姓能答应吗?”
但是找麻烦这事情,就像是地上的灰尘,总能找到的。“杨知县,贵县所存库粮为何远超限额?”分巡
冷着脸问
:“全天下的粮库里,你这是独一份吧?”
“本官是说…”督粮解释
:“一些粮仓里常见的陋规,在你这儿没看见啊。”
“本县已经下达文书给各村各里,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不应该将灾民聚集在一起,谁也不愿意爆发大规模的疫病。再说了,这些房屋也不是白用的,都是溧县代这些灾民向溧
百姓租的。”杨凌笑
:“我溧
的百姓宅心仁厚,无不应允。”
另外两位没说什么,不过表情却有些不兴了,心里埋怨杨凌太不争气,这么不经夸,让他们早先的赞许成了笑话。
淡的,不过心里已经得不能自已,装
的
觉,只有试过才知
——嗯,很
!
“你说的是租赁?”分巡的耳朵尖着呢,当即指
:“现在许多灾民家产尽为洪
所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