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九章(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四十九章

进到城内,看着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姚平仲敞开dao袍,抹一抹额tou上的汗水,向着虞允文苦着脸dao:“都要jiao八月了,天还是这么热。”

虞允文的脸也是热的通红,却不象姚平仲那么随意,一tou长发仍然束的齐整,衣袍也是穿的严实。

听到姚平仲抱怨,再看他袒xionglou臂,虞允文先是一笑,然后又叹dao:“人都说八水绕长安,现在竟成了这般模样。咱们一路赶来,天旱的厉害,沟渠都干涸了,只怕连渭河也可以平趟过去了。”

姚平仲虽然是武将,需得jing1通地理,却不如虞允文这样对环境优心。听到他这么gan慨,便大大咧咧答dao:“关中败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咱们太祖、太宗、真宗,三代皇帝,都有想迁都关中的意思,就是因为漕运不顺,只得放弃。定都东京,不也是很好,天朝上国之都,他国无法比拟。”

虞允文瞪他一yan,dao:“几位皇帝为什么想迁都,姚兄不明白么?”

姚平仲无所谓一笑,答dao:“地利之险算得什么,若是陛下当年是现在的作法,女真人过的了河又如何?东京城内外大军几十万,怕个鸟!”

两人的对答很是隐讳,其实说的也很是简单。

宋自立国以来,就面临着迁都的大难题和困局。当今朱温篡唐自立,洛yang长安都被毁坏,关中疲敝不能供给军队和朝廷,只得迁往大梁,从此之后,五代中的各国都开始在汴梁定都。

宋太祖篡周立宋后,先是因循在汴粱立都,改为东京。然后时隔不久,便开始寻找合适的替代地点。

若以供给京城禁军和文武百官及皇室的便利来说,东京无疑是最佳的地点。无数河liu连接着东京城与江南的联系,粮食和各zhong城市所需的wu品。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运到东京城内。也正因如此。东京城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繁华富足的大都市。

或者在城市规划上东京不如长安,但是在富足程度和辐she1周边经济的能力上。宋地东京,远远超过唐的长安。

只是有利便有弊,与当年八水绕长安,有潼关肴谷之险地关中相比,坐落在中原腹地的东京,却在防御上chu1于极其薄弱的状度。

由南向北也好。由北向南也罢,东京都chu1于一个极攻难守地况态。自石敬塘献上幽云十六州后,北方的契丹和女真,都可以轻松的自长城沿线南下,由着一ma平川的河北平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攻到黄河岸边,只需渡过黄河。便可以直到东京城下。

这样的形式,对一个国家地首都来说,显然是一zhong致命的危胁。

因是此故,自宋开国,迁都长安或是洛yang一说,便一直没有停止。

而关中的败落和漕运的庞大代价,却使得迁都越来越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虞允文与姚平仲江南游历至陕西,沿途考虑风土人情。金兵驻防情形,待路过旧都时。虽然姚平仲忍不住抛洒下几滴yan泪,心情极为激dang。两人都都有相同的见解,都觉得就算是能在某个阶段击败金兵,然而还都东京,并不是一个上好的选择。

待进入到关中地界,却又是另一番模样。

大地干裂,到chu1是光秃秃地黄se高山和shen谷,因为持续的干旱,大河无水,小河断liu,又没有可资利用的水利工程,结果便是大规模的农业减产,甚至绝收。

两人一路行走,虽然看到了各地的防御森严,官府也在尽全力帮助农民,并不是不guan不顾,怎奈时代的局限xing和积弊已久,并不能在gen本上解决问题。

而皇帝shen在长安,虽然力求节俭,整个陕西的供给,仍然要远超chu以往。

如此一来,等若是以全国的力量,往着关中输血。

他们自然不会知dao,此次关中大旱,在史书上也有明确地记载,是整个大陆气候变化所致,倒不是年年如此。

待到长安城内时,以姚平仲经验之丰富,虞允文天资之高,自然知dao,暂且驻跸长安尚不是问题,若是长此下去,却只是拖疲整个国家的力量,而地利之优却退而其次,并不足以为这一场抗金之战带来胜利。

虞允文尚是年轻,心里想着人能胜天,贪图着关中之利。而姚平仲却是老成也好,保守也罢,心里再也没有迁都地考量。

两人此时虽然是白shen,一个却是宋军宿将,一个是少年英杰,只要一个肯chu来低tou向皇帝求官,一个肯去应试,则必定前途无量。

临安苗刘兵变,两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