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八年中旬,大部分周军撤出吐蕃,吐蕃之战结束,大周西边最主要的几个势力基本都被扫平,这种武力威慑加上后来一直实行的殖民掠夺,令西面一直平静了近四百年,直到吐蕃第五十六代赞普贡松贡赞发动反周战争为止。
定武八年之后,三年的修生养息,加上重新繁盛的西部商路,整个大周一片繁盛,定武十一年的春天长安的人潮见证了这十多年的成果,长安城西门外,矗立了一座大殿,这座大殿周长五里,殿中石梁巨柱,极为宏伟壮观,所有墙壁柱子全是最为坚硬的花岗岩做成,门前是花岗岩铺成的巨大的广场,围绕广场的全是身穿大周铠甲石制的人像,都是军人打扮,这些石像栩栩如生,共有一百多座,都是三米多高,采用写实雕刻,正对广场的大殿正门,没有大门,十八根巨型石柱顶着一个一体的圆顶,取自天圆地方只说。
任何人在这个巨大的大门前都会觉得自己的渺小,大门正上方是一面巨大的石匾,上面是当今圣上亲手所书的三个大字“武帝殿”,大门进去之后就是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都是石像,这些石像是当年陪伴李嗣业一同赴死的亲将,整个大殿这种石像共有一千多座,走廊的两边是碑廊,里面的石碑刻有密密麻麻的性命,全是这十几年中为了大周牺牲的将士名字,每个碑屋之前都有一个巨大的香炉,每日香烟不断。
走廊的尽头是三座巨大的建筑,里面巨大的石台上面层层叠叠放满了灵位,这是能够收集到的战死将士骨灰存放的地方,每月逢初一十五前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走过这三座灵殿,最里面是一座大过前面三座灵殿的建筑,飞檐挂壁,整座建筑通体用黑色的石头砌成,外壁上面刻满大周士兵拼死战斗的浮雕,一股惨烈的气势扑面而来。
这座大殿只供奉了一个灵牌,巨大的石制灵牌如同一面超大的石碑,在殿中一个祭坛一般的石台之上矗立,石台顶端为四方型,都有石制护栏,灵牌正中刻有十七个大字“大周至真慈孝勇烈皇帝太祖李嗣业之位”,石碑一样的灵牌通体红色,被打磨得光可鉴人,石碑周围全是雕刻的云纹,最上端刻有一条云中龙,龙头在石碑上偏右,牙须宛如真龙,栩栩如生。
这块石碑的材料是安西碎叶取来,整块石料将近十米高,在长安城中加工了一年才成为现在的样子,整个武帝殿建设了六年才建成,这是李佐国为了几年自己的父亲李嗣业建造的祭拜之处,大周战死的将士接受供奉的地点也在此处,武帝殿将作为大周英烈最后的归宿,陪伴大周王朝一路辉煌。
武帝殿不禁止百姓入内,只有这摆有李嗣业灵位的真正武帝殿是禁止普通人接近,这里长年有三百禁军将士把守,李佐国已经定下规矩,所有的皇位继承人,包括不是太子的皇子,还有公主,在十二岁这一年必须来武帝殿居住半年,李佐国要让自己的子孙都要记住,大周是以武立国,所有的盛世繁华都是打下来的江山,先辈的牺牲后世子孙不可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