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人的天候所阻却也没有任何办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便爽快的答应下李晟的要求来:“在我走之前,你想问什么大都可以来找我。虽然有些东西,我的回答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但只要是我知道的,我都会告诉你。”
“那么,谢谢了。”李晟恭敬的对他行了一个礼。那是弟子对师父所行的礼节。
正说话间,夏丘城楼的钟声敲响了。在“当…当…”的钟鸣声里,日子又翻过了一页。初平四年终于来了。
年初的几天里,李晟显得特别的用功。因为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一个能够与自己解惑的人,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提问和听取回答上。就连原本时间计划安排中,下午同大家玩耍的时间他都排除掉了。在他看来玩不是那么重要的,而解决心里的矛盾才是最为关键的。他问题并不是儒家典籍上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之话的理解,不是当下儒者最关心的诗歌写作,而是另外一些比较偏的问题:诸如当今军制如何?朝廷的官阶是如何划分的,其职责如何?现时代文人中存在的思想有那些?荆湘一带乃至吴楚之地的世家大族情况等等。这其中有些是这个时代的常识,有些则是对时代思想,势力情况的介绍。
这样稀奇古怪的问题,涵盖了军事、政治、地方势力等各个方面。虽然其中有些对诸葛玄而言根本是非常简单的,但他依旧对李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而觉得奇怪。
“你为什么不问我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呢?现在读书不是主要就读那些吗?”有一次诸葛玄便在回答完了李晟的问题之后,好奇的问他。
“四书五经的那些东西大都是讲如何做人的、如何写诗,我看也只要稍微懂一些,使自己不放大错也就是了。深入的研究它,以至于穷经皓首,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现在的天下是一个乱世,需要的是一些权谋机变,一些军事谋略,一些运筹帏幄,一些内政规划。这都是很现实的东西。而诗歌之流,一不能吃,二不能另国家强大,战争消弥,实在是浪费时间,完全无用的东西。我自然不会穷究于它。”李晟一年平静的回答道。
“呵呵,你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诸葛玄听了好笑起来,他向李晟建议道:“四书五经虽然和你想要的很有些差距,但却也不是全然无用的。它算不上实用至极的知识,但却是一种对人对物的这个态度。学习知识,态度是关键的。如过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只怕学得再多,终究也会被人用来为非作歹。你似乎对诗书这些有点偏见,我也不好怎样说你。只是请你在有时间的时候多看一些,你认为无用的东西,多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些东西的内涵罢了。”
经过几天的相处,诸葛玄知道李晟是一个比较犟的人,有时会死认理,难以转过自己脑内的弯,想法比较直。于是,他并不直说你的想法是错的,而只是淡淡的建议他去多看多想。“嗯。”李晟点点头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越发努力的埋进书海之中,连吃饭也时常忘记。
这一来,让他的几个小弟们十分的不爽。毕竟没有人出新点子同他们玩耍了嘛。于是,他们打算劝说自己的老大。不过这劝,他们是不敢自己开口的。因为李晟是老大,他们必须听从他所下达的“不要骚扰我”的命令,所以,他们只好找了并不算是兄弟当中的铛儿去帮忙。
在付出了十根冰糖葫芦之后,铛儿终于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