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护卫,一路倒是平平安安的没有遭受任何袭击。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了豫章的城门。至此诸葛玄终于可以稍稍的松一口气了:豫章的城头上并没有任何士兵和旗帜的存在,显然这里还是空城一座。
甫一进入豫章城,诸葛玄迅速的让人接管了衙门,并听从黄忠的建议将军队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内军为城防部队人数五百由城门校尉魏延指挥,外军则由黄忠自己统领自在豫章城东的鄱阳湖边立寨。同时组建新军,由豫章郡本地土民组成,人数大约在五百左右,以诸葛玄的义子李晟以权知督尉之名统领新军。并以南阳人张机为郡丞,主理政事。以侄儿诸葛亮行功曹事,主人事升迁。
在进行了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之后,诸葛玄这才算基本掌握了豫章城的内外。虽说豫章郡原有的一些官员借此讥讽他这位太守,说他:“尽以孺子为官。”但却始终不得不承认若非诸葛玄任命了一批亲信把持住军政要职,只怕荆州兵入豫章不到一个月就会被人赶出来。
当时,豫章郡有望族罗氏把持,其拥有家丁三千,并不容许他人以武力指染豫章。
于是诸葛玄不得不一方面任命自己的子侄担任郡中的要职,一方面则三番两次的用心安抚罗氏一族,举罗氏一族的公子罗照、罗茂为孝廉,使自己能够在豫章站稳脚跟。
当这一切都大体完成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初平五年的二月。一个令诸葛玄感到意外的消息传来:“朝廷任免朱皓为豫章太守,将于今日来豫章赴任。”
“什么?是文明?”诸葛玄与朱皓在洛阳算是旧识,他直呼朱皓的字。
诸葛玄知道朱皓是那种做什么事都一板一眼的人,既然被朝廷任命为豫章太守,那肯定就会前来赴任。而诸葛玄则为了刘表的恩顾也不能随便放弃豫章的地盘。两者都没有后退让步的理由。
“要打仗了吗?”过年之后就已经十五岁的诸葛亮问道。
“大概吧!”诸葛玄含糊的应着,他已经开始着急军队了。他将驻守在鄱阳湖边的黄忠队收缩至城门方向,同时将李晟的新军和魏延的城门军都调上城墙固守。至于豫章城周围村落之民,在他命令迁往城中。他不想给朱皓留下任何可以作为军资的东西。
“做的这么绝啊!这就是所谓坚壁清野了吧。只是这样一来他会不会怨恨你?”眼下李晟正与魏延一道忙碌着加固城防,因此跟在诸葛玄身边的子侄,就只有诸葛亮一人了,他热心的询问自己的叔父。
“不会。”诸葛玄倒是十分肯定的回答道:“他倒会怀念我了,我们在洛阳就相识了啊。”
“可是,不是说难免一战吗?”诸葛亮对这样的说法并不了解。
“嗯,那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诸葛玄显得有些黯然。
“真是毫无意义的战争啊。因为有两个太守所以不得不战,但若只有一个太守的话,那想打也就没了对手。”诸葛亮幽幽的说道:“天下,半斤八两的人太多了。所谓的英雄彼此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