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年轻人就这么聚在一起,除了谈谈诗歌,论论文章,评评天下大事之外,就是诉说自己今后的理想了。他们都是在司马徽门下学了数年的人,其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也必须考虑考虑今后的事情。毕竟他们大多数都早已及冠成家,眼下正是他们立业的时候。
“大家都已经不小了,有没有想干一番事业呢?”不知是谁提起了这个话题。
“我想当州刺史。”有些人道出这个愿望。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毕竟当上了刺史就能够名满天下知了。
“现在是乱世,许多当上刺史、太守的都一命呜呼,最好不要有这个念头哦。”说这话的是一个年轻人,他太眼张望向四周,确认了诸葛亮和李晟都还落在远远的后头,便又加上了一句:“子旭的义父诸葛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勉强当上豫章太守却落得那样的下场。”
“那当县令总可以了吧?”又有人这样说道。
随即便有人起哄:“那俸禄可是一千石哦!还挺高的。”
“不好,当一县之长太招摇了,而且责任很重。”另一个人摇着头说道。
州刺史和郡太守都是俸禄两千石。而一县的父母官则根据县的大小不同领有不同的俸禄。据有一万户以上的大县的,称为县令。据有一万户一下的小县的,称为县长。县令为一千石,而县长为五百石。
“我想还是当县丞算了。虽然俸禄低了一些,但职责却是很轻松。真的出了什么事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反正也不是什么值得留恋的官职嘛。”又有一个人无所谓的说道。他显然只是想混混。
“可是现在要当县丞也不容易啊。”有人更加的泄气了。他们似乎发现在这片乱世之中并没有一个官职是自己心中理想的那样:有名声,安全,没有过多的职责,而且俸禄又高。在这乱世之中每一个官职都是要累死人的。
真是麻烦啊。比较单纯的他们如此地唉声叹气着。
他们抬眼看看一直走在最前边的那一伙人:李晟、诸葛亮、徐庶、石涛、孟建、崔浩,心里又有些不平起来。为什么我们在这儿为未来的事情而伤脑筋,而他们却是如此地轻松呢?
他们并不服气。于是几个快步追上前去,拉住了那几个人:“子旭,你的抱负是什么?”
“以天下为志向,以四海为目标。”李晟淡淡的说道。他们这些人在前头不是没有听见后边的吵闹。之所以没有反应只是因为他觉得后面这些人的志向实在是太渺小了。他本不想理会这些人的。可眼下既然被问道了,他也只好作出回答。他决定好好的吓他们一番。
“这也太笼统了吧?”那些同窗并不满意李晟的回答:“你能不能具体的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