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长沙城实际收入的一半化为了自己私军的经费,为他那些家丁的训练提供了最令人放心的保证。
两年时间的发展,五个坞堡的建立,对李晟来说只是他军队扩张的一个开始。以李晟的希望,他是想在赤壁烽火到来以前组建一只拥有六万人以上的军队。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孙家的对抗中取得优势。虽说很有可能在那个时候孙家是自己的盟友,但对于这样的盟友就李晟从后世的历史而言却是十分不放心的:纵观三国全时期,孙家除了在后方不断的扯东蜀国的后腿之外并没有做更多的事情。它国内的力量被山越牵制住了难以发展是一个事实,然而在这样的难以发展之下,孙家却是一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嘴脸,却然李晟越了解便越讨厌。
“什么孙权是英雄?其实孙权比起他的父兄而言差远了。就能力而言他只是一个守家的主君,就个性而言他也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只是这小人小的有些高明而已。”李晟如此理解。
为了对此进行一些防范李晟现在所建的五个坞堡中就有两个时建立在港口旁,以训练水军为住的坞堡。由于李晟军的战船还不是很够,李晟只能在拼命以洞庭商会的名义建造一些“商船”的同时,一边让自己组建起来的这些水军私兵与甘宁统领的正规水军进行轮流的上船实践。至于换下来的士兵李晟除了派人训练他们的格斗能力之外,还让自己这边的吏员培训班的人教他们一些的船只维护修理的知识并让原本斗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们脱离这文盲的行业。
就李晟认为,水军绝对是这个时代“高科技”兵种,尤其是在自己已经决定把一些抛射武器以及早期的火药武器引入水军战斗之中的现在,水兵所要求的素质是越来越高了。不是说没有经过这一套套一条条的文化培训,水兵们就打不了仗。只是在没有进行这些培训之前,这些士兵操作武器所拥有的准头是很低的。如果让他们自己凭着经验成长起来,没有几年的反复练习,没有经历几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显然不可能。虽然这是很正常的要求,可这样的要求对于李晟来说,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对李晟来说,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半点一点,敌人是没有合适的,唯一存在的对手实在太过强大。因此,李晟只能靠训练和教育来提升自己士兵们的战斗水平,这多少也算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两个坞堡的建立让李晟的水军,连同甘宁的兵马在内,达到九千人,占李晟所眼下兵力的接近一半。这是李晟最先重视水军的结果。因为李晟知道水军和别的兵种不一样,他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训练出来的,仅仅是一两年的功夫根本就不够看。在李晟最终的计划中,水军至少还要再招收一万人,将兵力维持在两万左右,占全部兵力的三分一,这样才能配合着自己逐渐建造起来的新船,在长江上给予东吴以强有力的威慑和震撼。
“看来还得挑些地方再造十个坞堡才行。”李晟心中无疑是有这样想法。他也不愁刘表对他这样大肆扩张坞堡会有怎样的意见。因为他早以在建堡的最初就将这些坞堡的所有权挂在自己手下的几个重臣名下,诸如: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名下均有一个坞堡挂靠着。刘表就是要察查也只是查到自己手下的这些人上头,从而认为他李晟纯粹的只是向为自己的手下谋利,是想安定的,大约也不可能有什么野心。
“这或许也算得上是公私不分吧!”李晟自嘲笑笑走进了那位于竹林内的坞堡之中。这是他亲自负责的坞堡,和他下达给自己手下们的命令一般,他也必须在前往新野之前将这后面一段时间里的堡内兵丁的训练安排的妥妥当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