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章荆南整军(3/5)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晟的大军如今拥有十万之众,这是算上了作为俘虏的赤壁降兵在内的数字。考虑到新降之人军心不稳士气低落等问题,就一般而言李晟方面是不把这自赤壁之战中得到的三万人马计算在自己军队数量之内的。因此李晟方称自己的人马时都说自己有七万带甲之众。这是李晟实实在在的军事实力,也是李晟赖以在赤壁与曹操交手,并趁机夺了襄阳和江陵的实力所在。就外人而言,他们所探到的军队数量也就是这个数——在这一点上李晟并不像江东那边总把自己的兵力藏着掖着,而是明明白白的公开出来。

如果只是单纯的整军,那牵扯到的也就是李晟作为自己军事实力所在的七万人众。但由于此刻李晟乃是在整军之上又加了扩军二字,使得庞统和将军们都不得不把那在赤壁之战投降过来的士卒也考虑在了其中。毕竟,他们原来也都是兵,虽然在忠诚士气方面庞统这边还不敢打满满的保票,但在身为士兵的实力和训练程度上,却是比那些由平民征召上来的新兵要好上许多了。与庞统同样坐着的将军们似乎更喜欢把这些降兵编入自己的麾下。

这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这些降兵拥有的实战经验可是李晟军中的这些士兵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作为与孙权、刘备相并立的李晟这一方手中的军队几乎都是青涩的可以的新兵。除了甘宁的水军之外,在赤壁之战前李晟军中的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大战的经验,非但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第一次走上战场。若非有李晟、庞统、诸葛亮这三个强人前思后虑的照看着,又有赤壁之战完全是压着对方打的顺利之战的缘故,只怕出阵就面临如此大考验的李晟军,在经历了这么一场大烽火之后所剩的人数将不到最初征召一半。无论训练是多么艰苦,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和已然经历了烽烟的老兵之间的差距永远都是天和地的分别。即使那天地有时看来也只是一线之隔。

李晟军的主力,也就是那七万人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作为李晟长沙太守的长沙城防部队,人数约有五千;另一个则是李晟成为长沙太守之后谋求自立而私自征兆的部分,大约是六万五千人。虽然在李晟立军之初就考虑到了未经战场的新兵是很难以直接参加大规模战斗的事情,并有意让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参加“剿匪”任务的城防部队与自己的私军进行一些轮换,以求让私军也具备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然而那时毕竟还有刘表看着,李晟无论如何也不敢把这样的举动做得太大,以致就这么数量的轮换下来,李晟军中只经过训练而没粘过血腥的人还是占了三分之一以上,令李晟颇感头痛。

赤壁之战虽然过去,自己这边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李晟和他的军师们都明白这胜利是由多方面原因合成的,并不完全是自己这边单独努力的结果。知道所谓历史的李晟明白在赤壁之战以后已然成功的代替了刘备在荆州之地位的自己所将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在这个挑战刚刚开局的现在他所控制的地盘远比历史上刘备所拥有的要强大的多,但与本身已经具备了强大实力的曹操和孙权相比自己这边还是孱弱的很。为了能够迅速的扩张自己的实力,李晟这才决定迅速的夺取交州,充实自己军中的钱财,并在诸葛亮的提点之下,让庞统直接进行军队的整编和扩充。

李晟军的整军方案是在原来李晟私军编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稍加变动而成的,即以:

自李晟以下,设立军令处和军政处两大机构,军令负责军队驻防,战略战术的策划、安排等与作战有关的事宜,军政处则负责军队粮草银饷的发放,军械物资的调用,各监军的安排及其信息情报的汇总等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