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张任听了频频点头。当然,他不是听过就算了,而是从其中学到了许多,也发现这话语中隐藏着另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曹操的使臣秘密去见山越人的消息,应该是十分隐蔽的才是,为什么张任稍稍的迟疑了下,觉得自己就这么问似乎有些不对身份,但他还是想知道那是为什么,故而在稍稍的停顿了之后还是问了下去:为什么你对山越的消息知道的那么清楚呢?
呵呵,很简单呀!李晟笑了起来:天下的山越是一家,而我的一位夫人正是山越头人的女儿。山越族人在我的境内享受到了和一般汉人百姓相同的地位,所以山越人对我很友好。向这样的消息,只要曹操确实派了使者去山越,那山越自然会把消息传过来。
原来如此。张任了解的点了点头:这就是仁的好处了。
仁?李晟的嘴角微微的翘起:就外人看来,这是仁,但就我最初的想法来说,却是和仁没有任何关系的?我只是认为,他们这些山越人生活在我的土地上,那么我就必须将他们一视同仁的当作我的子民来对待而已。这不是一种仁,而是一种责任。既然身为一方父母,就有责任为一方的百姓谋利,让他们过得更好,如是而已。其实这样做对我本身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不轻视他们,我只要做到这一点:山越的人就会自动来投靠我,为我作战,为我的领地发展做贡献,为我提供大量的人力,而让我减少相应的平叛支出。这实在是在美妙也不过的事情了,只是这天下的大多数人大都抱缺守残的捂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放。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有时候就这么轻轻的一放,其实得到的比失去得更多。
这张任无言了,面对李晟的这一番感叹,他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回答。他不能说李晟这么做是一种错误,但在他的心底似乎也认为那和野人差不多的山越蛮夷之类,根本就不配和自己这样的汉人取得相当的地位。汉人就是汉人,就应该站在其他民族的头顶上。要不孔子怎么会有华夷之大防呢。他这样想着,却略略觉得有些不对:为什么坚持了华夷之大防,我们所遇上的麻烦反而变得更多了?对于这一点,他不能理解。
事情依旧不以局外人的意志而变化着。真实的情况就如李晟所说那样原本试图乘曹操出战潼关而准备偷袭许昌的刘备,因为周瑜莫名其妙增加了庐江军的编制并与在成德的守军发生一系列的冲突,而不得不按奈下出击的念头转来与周瑜商讨和解的办法。周瑜试图在谈判上让刘备让步,死咬着让刘备让出淮南不放。一时间,双方的谈判陷入了僵局。曹操的大军得以顺利的完成了战略调整:曹操自身的大军赶到了潼关,而以夏侯惇为首的防御部队也成功的在舞阳、泗县、临颍一带的布防将刘备的人马锁在了三县之西空自咆哮不已。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大军抵达潼关,与马超的决战随之而展开。虽然在还没抵达潼关的时候,曹操表现的是异常迫切,似乎恨不得自己手下人人都有一双翅膀能瞬息之间飞到潼关城下,而当曹操抵达了潼关之后,他又变得悠闲起来。除了下令谨守关城之外,他便没有任何举动了,丝毫也不理会马超军在潼关城外的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