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钱财的流失自也是禀禀而然起来,将这事情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手慢脚乱的将那事情处理好已是十九日了。虽然李晟主公说是对于修建王台的事情他自有办法,可一直以来李晟都没有新的的命令下达,倒也让官员们颇有些吃不准的意思。襄阳城里的人们都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枣阳。他们都琢磨着李晟那边究竟用怎样的手段来修建这个王台。
二十日上午,军队来了。一路路列着整齐队形,踏着矫健步伐的军队,开进了枣阳,就驻扎在枣阳城东十里的地方,这就是李晟早已选好的王台搭建之地——随着十万大军的开进,一切都变得明了起来,主公竟然是让自己的军队来做这件事情。
“军队不是打仗的吗?主公一向讲究各司其职的,怎么…?”对于这么一个结果众人都没有想到,故也更加的好奇起来,他们迅速的打探着情况,随之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你没看出来吗?这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哦。”另外一个似乎有点了解内幕的人这样神秘兮兮说道。
“不是一般的部队,那这是什么部队?”前面一人顿时好奇起来。
“这是去年新招收的预备兵啊。”了解内幕的人自傲的卖弄道。
“预备兵?那又是什么?”前面的人越加的不解了。
“也就是新招收的新兵蛋子啦。都是些刚刚放下锄头的角色,似乎才经过队列训练的,不过体力稍微差了一些,所以主公才把他们拉过来。主公的意思是让他们在建王台的互相配合中锻炼这些士兵的默契。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准备。”了解内幕的人微笑的解释道。
“是这样啊。高,主公就是高。”前面的人不禁无限的佩服起来,他伸出自己的大拇指比划着说道。
“嘿嘿…”在前面那人的恭维声中,了解内幕的人不由自主的放声大笑起来,一时间他们倒显得很是得意。
这一件事情在众人的关心下也就这样的过去了。至少在眼下他们都是这样认为。他们决然没有想过,他们今日所遭遇的事情,在日后是作为唐王所颁发的那一套唐王律中的一条的案例存在的:国以农为本,故除国之御敌以外,任何在人都不得在农时征发民役,如却有征发的必要,则须按正常招工市价之十倍发放补偿金。——关注百姓民生的问题,已是日后唐国最为主要的一个任务。虽然李晟还没有登基称王,可已经被制定出来的唐王律已经在一个小范围里流传并实施了,这些都是在李晟原本通行于益州的律令之上进行一些修改增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