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而崩溃的。陆逊不是一个狂妄的人,他自然明白一切的信心都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实力之上才行。眼下自己这边的实力确实比不上对方,自然这样的自信也要随之而减少不少才可以的。
“第一个选择是肯定不能够成功的了。那第二个选择能不能实现呢?哎…这也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啊。”陆逊为此而头痛着。所谓“谈笑灭敌”的说法都是外人对他们看法,或许是有所夸张了,或许是流于表面了,事实上在面临着一个两难抉择的时候他们和其他的任何一位将军一样都头痛异常,那种犹豫的感觉,他们也不是没有。
不过决定还是要做出的。尽管心中有些犹豫,但这样的犹豫却是不能为外人所知晓。心思在自己的脑中过了一遍之后,陆逊最终选择第二个办法——继续和李唐军纠缠下去。
为什么要这样呢?
陆逊是这样说的:“今日战斗的结局,无论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对于李唐来说都是一个令人不甚满意,但还可以接受的结果。李晟军的实力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被我们轻松的超过了。他们不是我们所想的那般孱弱,我们也不是我们自己脑海中的那般强悍。任何想功毕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就眼下双方所展现的力量来看,这战还得继续打下去,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场天大的剿杀战。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的了。而眼下的真实是:今日的战斗我们即使尽了全力,最终和对方斗得也是一个平手。只要我们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我们就能够脱离战场,从而得到进一步的补给。敌人的舰队出现在这里,说明了他们对我们的偷袭已经有所察觉。很显然偷袭将成为一个妄想,而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是力与力的拼比,而不是其他。”
“难道就只能这样?”跟随在陆逊身边的蒋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兵书上最简单的道理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李晟那边吃了苦头之后,也重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李晟在情报保密上的做法还是比我们要强悍许多,我们知道李晟的强,却犹如雾里看花一般,不晓得他们的强究竟在何处。往往是每当我们以为我们看破了李晟的一切,并以此更进一步的认为自己超越了李晟之后,才在交战之中惊讶的发现,李晟的实力依旧在我们之上。这使得,我们对李晟的所知实际上遭遇的是这么一个情况: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殆。我们做不到完全的取胜,也尽可能的保住了自己的不失,能打成一个平手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陆逊将这一切都说得很明白,也着实说道了点子上。
蒋休听闻此言,微微的愣了愣,开动脑筋思考了一番,却也是点头称是起来。他可是完全理解了陆逊的想法。并晓得陆逊眼下真正的打算是:就此和李晟军纠缠下去,形成一个互相消耗之局。直到日落。双方按照约定各自退兵。自己便引兵返回黄县的军港,在接受补给的同时和大伙合计一下自己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
这很明显的是一个谨慎的为将之道,也是最符合眼下的事实:一个联军的舰队是由曹魏和孙吴两国纠合而成事实;一个无论从军令上说再怎么严格,也不可能就此真正将两国的将领和士兵都柔和在一起的事实。在眼下这么一个快速取胜完全不可的情况下,这个很显然的事实,便成了陆逊唯一可做的事情——暂时撤退,已图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