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介ru中原1(2/2)

韩、魏两国也正是看准了这一,为了保护自己,求生存,图发展,据时局的变化或受国的胁迫,不断变换与国的联盟关系,游弋在齐、秦、楚三国之间,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楚攻秦商于之地,实牵制秦军也,使其不能及时支援韩、魏。臣之一陋见,实抛砖引玉也。”

凌云志毫不意外地望着江奇,笑:“当闻军师之谋。”

苏秦暗赞不已,常闻主公手下人才济济,多运筹谋略之士、决胜千里之将,果然不虚,顿时傲心稍减,欣悦臣服。

天下时局风云变幻,合纵、连横之势更是复杂多变、变化莫测,使人难辨真伪,闻听了苏焕的一番分析,众人前顿时清晰起来。

而韩、魏在三个国环绕虎视下而不灭国者,实因齐、秦、楚三国都不愿让自己的争霸对手夺取这块战略要地,因此任何一方大举攻韩、魏,其他国往往发兵支援。从而造成齐、秦、楚三国只能选择联合而不是消灭韩魏的策略。

为了纵韩魏两国的政治,确保韩魏留在自己的阵营,齐、秦、楚三国可以说用尽了办法,诸如派遣本国的贵族、近臣到韩魏任宰相,迫韩魏提供质,扶植某位公担任王储以培养亲己的政治势力,伙同韩魏侵略他国行分赃,结合军事力量的威慑尽量拆散韩魏与对手的联盟等,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此次楚联合齐、宋攻韩魏之地正为此也。

凌云志赞许地望着苏焕,笑:“苏卿之言犹如晨钟暮鼓,令人耳清目明,实乃辟之论!其因既明,我国当采取何策应对?哪位卿能为本公一谋?”

有成竹地说:“秦图六国有三条通,一为北,由临晋(今陕西大荔)东渡河,沿中条山北麓东行,从轵(今河南济源)穿过太行山麓南端与黄河北岸之间的狭长走廊,即可河内,来到赵都邯郸所在的冀南平原,不过此条通须渡过河作战,河东的作战有很多困难,如背倚河,不便向前线运送兵员和给养;敌方往往是三晋联合抵抗、反击,还几次得到了齐国的有力支援,使秦国在河东攻占的城邑旋得旋失,不易取得明显的展、秦对此认识得很清楚,因此得到河西地之后,就暂时放弃了北的继续打通;二为南,由咸沿灞、丹东南行,武关,楚国的南盆地,东行至宛(今河南南)后,南下穰、邓,可达楚都郢城所在的江汉平原。武关在秦楚界的少习山上,方圆数百里都是丘陵山地,形势险要,不利于大军的行动和运输粮草,也不是秦国最佳的取通。”江奇说到这一顿,看了看主公和群臣。

奇微微一笑,洒脱班,飘逸一礼,朗声:“臣愿为主公一谋。”

用韩魏两国,合纵、连横也由此而产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