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虽然嘴上说了不再去管,可是郑文录心中却始终放不下,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劲一样,可是又不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对了,只觉得脑袋里面乱作一团,烦乱不已。
第二天一早,大成满朝上下文武百官全部来到了城西的校军场,大成王石义要登台拜将,送大将军杜绍权出征。没有人敢不来,也没有人敢晚来,这次杜绍权出征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胜,则大成有望一统天下,败,则大成也许就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直接关系着这些官员的命运,哪个人能轻乎?
武将们大多是十分亢奋的,无论是追随杜绍权出征的还是留守京都的,他们对于己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大将军杜绍权的统帅能力是坚信不移的,甚至是盲目迷信的,大将军杜绍权从当年作为大汉王朝的将军开始直至如今,从来未曾一败,这样的光辉战绩确实值得人去相信。
但是文官们却没有那样的自信,他们不懂战事,只是他们知道虽然三十六万大军,军容之盛空前,但是大成所面对的却是当今天下另外两个强国的联手,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啊,就算是大成士兵能够以一敌二,可是也未必就能打赢啊,唉,平常不怎么看得起这些武夫的文官们现在均是一副很无奈的样子,因为现在他们的命运就只能寄托在这些武夫身上了,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对于现在的情况是无能为力了。
石义不喜欢繁文缛节,因此整个拜将仪式搞得并不复杂,但是气势十足,即使是信心不足的文官们也不禁有些热血沸腾,石义郑重其事的将虎符交与了杜绍权,也就是将三十六万大军的统治权交给了杜绍权,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虎符之后,这三十六万大军将只听从他一个人的调遣,对于大王石义的命令都可以置之不理。老实说,换了另外一个人,石义是绝对不敢这样做的,可是作为一国之主,他又不能亲自出征,那么,这个任务,他就只能交给杜绍权,他对于杜绍权是绝对的信任,而杜绍权对他也是绝对的忠心,两人相交数十载,彼此虽是君臣,实则亲如兄弟,不然的话,三十六万大军呐,交到一个居心叵测的人手中,其结果便未可知了,这是一股足以搅动天下的强大力量。
杜绍权知道,从接过虎符的那一刻起,自己的肩上便担负起了整个大成的重量,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甚至打成平手都不行,胜利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大成的命运呐,如此的沉重。石义、杜绍权两人不需要什么语言,两人只是对视了一样,对方的心意便尽皆知晓,两人的大手紧紧的握住,国运相交。
简单而隆重的拜将仪式结束了“通通通”几声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大将军,哦不,西征大元帅杜绍权带领着自己的五千近卫军出征了,前往京都西二百里处与八万轻骑兵军团和八万重架步兵军团共十六万大军汇合,而后直奔西线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