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六章京师沦陷上(2/2)

多尔衮怒不可遏,大骂洪承畴、祖大寿卑鄙无耻,背信弃义,但此时再骂也已经无济于事,前的形势却是城内只剩下自己与科尔沁共计八万余人。面对城外的合计将近十六万大军,多尔衮心中明白,如今以盛京的简陋城防,绝难抵挡的住对方汹涌的攻。不过多尔衮也已经豁去了,就算冒着再大的牺牲也不能让三桂的军队攻城内。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将三桂阻挡在城外,一旦中原的李自成大军攻陷了京师,立即就会将吴三桂置之退两难的境地。到时他想不撤军都不可能,因此多尔衮打定了主意要死守盛京。

当多尔衮乍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外面已经是喊杀声震天。当下他心知大势已去,慌忙指挥军队便要突围城。

多尔衮也是一个狡诈如狐的人,他心知三桂必定会在防备他逃往国内的后方,因此肯定会在东、西、北三城布下重兵。他却偏偏不中此计,将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然后尽全力向南城突围。

一场内战过后,满清军已损失了三万余人,留给多尔衮的只剩下不到六万军队。此时再加上蒙古科尔沁的三万,朝鲜两万以及汉军六万,依然还有着将近十七万人,对三桂的十万铁骑还有着一定的优势。

当下三桂急急收拢军队,一面命哈衣侬、额哲率本负责扫、清查满清境内的残余势力,一面命洪承畴、祖大寿全速在整个辽东布防,并清除满清的余孽。自己则亲率五万大军,一路南下向多尔衮的残追杀而去。

而在此时,农民军也势如破竹,展迅速。李自成在军途中,不断散发讨明檄文,并向明兵转送通牒,表明农民军誓与明政权决战的严正立场。很快,李自成与徐过兵分两路的联军已经席卷而至,一直杀到了京师脚下,直接威胁到北京城。大明王朝已经到了山穷尽的地步!

洪承畴、祖大寿的反叛与哈衣侬的兵变正是三桂所施展的三大杀招之第三招:敌为我用!

望着殿下形形的表情神态,惊慌、不安、彷徨、痴呆、绝望等无一不呈现在崇祯的前。崇祯突然间仰天大笑起来。

得到李自成与徐过的农民军已经来到京师附近之时,朝堂之上早已人心不古。虽然文武百官依旧席早朝,但每个人心中的想法却都不相同。各人都有个人的打算,为日后的前途各自谋划着。

文武百官猛然一惊,纷纷住了望向崇祯。见到陛下这副模样不由的侧目而视。还有的甚至怀疑万岁爷是不是失心疯了!

此举的确是乎三桂的意料之外,因此南城薄弱的兵力得以让多尔衮率队突围而。一路向南方逃去。

而崇祯则目无表情的端坐于龙椅之上稳如泰山,虽然看上去好似并未受到各不利消息的影响,但只要是明人就能看到崇祯的双目中是一片空

可是事情却偏偏不能让他如愿,就在他刚刚署完守城大计之后的当天夜里,负责守护东城门的科尔沁现了大。当时由科尔沁号大将哈衣侬突然发起兵变,杀死了首领桑噶尔寨。并率军打开了东城门,放三桂大军城。

这一下就使满清布防在盛京城外的防御大军土崩瓦解,优势消失殆尽。让三桂得以迅速下令将盛京城毫不费力的团团围困了起来。

的起始是继任皇位的问题,其中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皇太极的镶黄、正黄二旗的图赖、图尔格、伊尔登等大臣,拥护大阿哥豪格;多尔衮同母弟英亲王阿济格,赖亲王多铎以及郡王阿达礼,贝矾托等所属的两白旗,则拥多尔衮。双方争辩不休,都认为自己才是最适合接任皇太极皇座的不二人选。由于双方互相不服,且谁也不肯退让半步,因此,几番戈下,双方由小规模的械斗发展为大规模的火拼,最后演变成两方的一场大战。由于多尔衮先下手为,且拥有的五万余人也较豪格的近四万人多,因此经过了一昼夜的内战,最终以多尔衮一方的胜利而告终。至于豪格、济尔哈郎等人,不是在混战中亡,便是兵败后被杀,反正没有能逃脱得掉。

就在多尔衮登基为帝的第三日,三桂与额哲的总计十万铁骑相继兵临盛京城下。还未等多尔衮署,就在当夜,汉军正副统帅洪承畴、祖大寿分别各带三万人突袭了另外一支驻扎在城外的朝鲜军。经过一番激战,朝鲜军在伤亡了近万名将士后大败而逃,一路南下跑回国内。而同时洪承畴与祖大寿昭告天下,从即日起反满清阵营,转而投靠吴三桂。

而此时满清面对三桂与额哲的两路大军压境之际,不但未能立即防御,反而内率先了起来。

,双方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而己方的军力则大幅攀升,虽然与满清相比还是对方占有优势,但一方面己方拥有的十万人乃是清一的纯骑兵,比起对方的十二万骑兵相差无几。而且自皇太极遇刺亡之后,满清内便一直局势不稳,人心浮动,因此两方对比起来倒不是相差甚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