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chu仕六中(2/2)

他为人豪仗义,与各级军官本来关系就得密切。有王元通、齐破凝、秦婴等这帮平素混在一起喝酒赏的好朋友们支持,背后再加上唐公撑腰,谁还能说个不字。没几天功夫,四个团的护粮将士就认可了这位新上任的别将,遇到大事小情即便李渊不在场,也能找到个主心骨了。

不用猜,李旭亦知骑兵锐的事情定和二公世民有关。所以他练兵时便再不和其他旅率一,而是将麾下一百名弟兄拉到城外去,日日沿着辽河附近兜圈。腊月风大,雪冷,弟兄们又冷又累,一个个叫苦连天。但大伙见李旭每次门训练始终先士卒,从不偷懒,对他也升不起太大的怨气来。况且在王元通、齐破凝这些掌军需资的朋友帮助下,虎翼旅的居住条件、盔甲兵、粮秣补给在军中首屈一指,大伙虽然受了些苦,吃饭和门时受到的羡慕和忌妒目光却非常令人惬意。

“如果去年我和茂功是同一个人,苏啜还会轻易将我舍弃么?”猛然,一个奇怪的心思窜了心。他的沉沉地痛了一下,不经意间,苦笑涌了满脸。

想到这,他不禁暗暗后悔自己不该在唐公府上狂言。可到了这地步,说的话亦无法收回了。只好搜刮肚,把自己学过的所有东西都回忆来仔细翻拣,想着想着,心思就又集中到在杨老夫那里背诵过的笔记上。

当年杨老夫随同越公杨素南征,与南陈隔着的也是一条大河。只不过那条大河更宽些,冬天不结冰而已。想到杨夫的笔记,李旭心情一振。在霫时,他和铜匠师父闲暇时曾经从当时南、北两个方面仔细分析过二十多年前那场战争。几乎其中每一次战役双方用兵的得失,铜匠都仔细跟他讲解过。李旭心中除了对杨素的佩服外,记下最多的,便是那些运筹帷幄的细节。

将各一人。刘弘基初来乍到,已经履行别将之职,足可见李渊对他的信任。而刘弘基亦不负唐公厚望,回到军营,立刻召集大小将领议事,着手细化粮仓防卫事宜。

世事无常,竟至于斯!李旭低声长叹。

于是,他在针对炼兵之余,对照着杨夫的笔记,悄悄规划起了过河偷袭的细节。刘弘基见李旭如此用心,少不得又拿些自己跟一些朋友当贼时的“下”技巧来指他。二人反复商量,心中慢慢有了一个大致的行动步骤。

杨公笔记上以非常重的篇幅讲了如何打探敌情,其中自己方派间谍是一个主要手段,作为补充,还有收买敌方将领、士卒,利用往来商吕、乡野百姓等若个辅助办法。下天寒地冻,商吕断绝。但契丹族的猎人偶尔还能在野外或者城内集市上碰到。这些居住在怀远镇附近的猎人都会说一些汉语或突厥话,李旭照着葫芦画瓢,将自己打扮成商贩,偷偷找过几个老成持重的猎人聊天,对辽河另一侧距离怀远镇较近的扶余、新城、乌骨四个句丽屯兵重镇的情况多少也有了些掌握。

“嗷――-呜”帘外,北风送来野狼的呼号,像极了甘罗在旷野间的召唤。

注2:快四十万字了,网站却依然没顾得上为本书系统的推广。酒徒没办法了,厚着脸请大伙帮着推广一下,到给吆喝吆喝,这酒好坏不论,倘若巷了肯定会变成醋的。

有了针对目标,李旭才发现原来自己跟徐大学习兵法只学了个。队列合、基本号令这些东西只能起到提军队仪容和战斗力作用,如何收集、分析敌情,如何把握机会,如何野外阵战,如何暗夜偷袭后尽最大可能将属撤离,对独当一面的将领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学问。当初徐大谋划偷袭奚人,谋划并针对训练了足足四个月。而下,自己却不知什么时候句丽人就耐不住挥兵杀过辽河来。

“若是茂功兄在,见了我这份谋划不知何评判!”望着桌上越来越清晰的对岸地图,李旭忍不住在心中偷偷地想。去年这个时候,徐大曾邀请自己跟他一拿苏啜武士实践万人敌之学,而自己正忙着学弓箭和刀术。如今茂功兄不在边了,自己却一个人摸索起了兵书战策。

注1:隋制,都尉可辖八百到一千二百人,之下可设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兵士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百人为旅,旅有旅率;五十人为队,队有队正;十人为火,火有火长。

不知是故意还是疏忽,唐公新拨给李旭的五十名军中锐却是五十名骑兵,与他麾下原来的五十名步兵难以合拍。别将刘弘基和司铠参军齐破凝两位大人见状,又广开方便之门,特意拨了七十匹军给他。如此一来,李旭所带的虎翼旅就成了护粮军中唯一的骑兵旅,众弟兄们骑着在军营内外往来飞奔,心中好不得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