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效忠。那样,作为一方实力非常有限的‘诸侯’,他便是河东的迫切拉拢对象。即便其暂时不会加入唐公阵营,也可以作为一道屏障,阻挡于河北群豪的西进道路上。而在关键时刻奉命出使博陵,并代表河东雪中送炭的那个人,将获得博陵上下的一致感激,并且理所当然地成为连两家的纽带。
李世民愿意做这条纽带。实际上,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在朋友和敌人之间,他更愿意选择跟李旭做朋友。毕竟从十四岁起,那个骑着黑色战马的高大身影便是他的模仿对象,除了源自国公家的权谋之术外,其他方面,几乎在一举一动之间李世民身上都有对方的痕迹
他就像一个被补充完美了的李旭。拥有不输于对方的身手,不输于对方的勇气,不输于对方的指挥能力,并且去除了对方身上那些与生俱来的懦弱及在生活中形成的优柔。在同样的机会下,他会做得会比李旭更好,并且个人成就会远远高于旭子。
‘我没有害你的心思,是你自己的固执导致了为世人所不容。希望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你会变得练达!’李世民在心里悄悄地嘀咕,年青的脸上充满了阳光。
整个一个下午,他都在书房内与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二人讨论出使河北的具体细节。眼下唐公本人脱不开身,世子建成又远在外边联络故旧,能代表河东李家的人选只剩下了他一个。因此,早着手做些准备,届时任务完成得便会从容许多。
令人沮丧的是,当李世民兴冲冲向父亲请缨时,却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复。
“我已经决定派弘基去,他作战经验比你多,关键时刻也能帮萁儿出出主意。”李渊看了儿子一眼,有些冷淡地说道。“并且他跟仲坚交情很深,跟博陵军中一些出身于当日护粮队中的将领也比较熟悉,彼此之间很容易把话说明白。纵使一时有分歧,也不会引发什么误会!”
“萁儿从小跟我一块长大的,兄妹之间还会有什么隔夜仇。上次我的确逼得她有些紧了,但过后便将话说开了,彼此都没放在心上!”李世民笑了笑,低声向父亲解释。“上一次与妹妹的商谈结果很不理想,但这次和上次不同。首先目标就不一样,其次,眼下萁儿一个人支撑着六郡大局,最需要的是来自家人的安慰。”
“萁儿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但你会。你打小就是个拔尖的性子,即便暂时向别人妥协了,事后想起来也会怒气冲天。并且一发了火,便不管不顾!”李渊板起脸,说话的口气渐渐严厉。
“我小时候顽皮胡闹,的确没少给阿爷惹祸。但现在毕竟长大了,哪会还像当年?”李世民被父亲说话的措词和语气吓了一跳,站直了身体,陪着笑脸回答。
“此事就这样定了。你抓紧时间训练那些郡兵。等你哥回来后,咱们立刻挥师南下。”唐公李渊不想跟儿子过多争执,将声音提高了几分,命令。
“不再等等么?”李世民心里非常失望,表面却选择了顺从。“我总觉得咱们准备得并不充分,特别是后路,极不安稳。刘武周狼子野心,一旦得知咱们离开太原,肯定会立刻倾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