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章史册煌煌(2/2)

太后忙亲自扶起皇后,笑着说:“皇后何此言,皇后年纪尚小,过些日自会有喜讯的。”太后一边说,一边拍着皇后的手,太后又说:“哀家确实要为皇上纳几个妃,一来是为了皇嗣着想,二来有妃嫔们帮皇后分担些事情,皇后也不会太过辛苦。难得皇后如此,哀家也就放心了。”

我不禁想起那天太后对我说的有关读史的话,也许将来史书上关于这件事情只会有这样一笔记载:“圣朝永安十年三月十六(大分古代史书是用支纪年月日,但那个看起来太别扭,所以我写成大家习惯的形式),后见太后于长乐,甚以皇嗣为忧,切言为上纳妃,至于涕。太后甚嘉后意,赞之曰:古之贤后不过尔。”史册煌煌,史册煌煌,将来又不知有多少人会拿这段历史教育女人不要嫉妒,要“贤良。”恐怕贾皇后也会一跃成为一名“贤后”垂范后世。史书上有太多骗人的东西,不,应该说是后人看不见的东西。无数的政治谋,权术斗争,在历史上只剩下了一句话。而这句话又经过史官“好心”的记录,与真实历史早已相差十万八千里。人们也许无法从这句话中,看廷和朝堂的险恶。

纳妃一事看似结束了,可这究竟会为今后的廷、朝堂带来多少血雨腥风?恐怕谁也无从得知。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这件事情的赢家,可究竟谁又能笑到最后?风云莫测,也许一小的火,就会带来一场燎原大火。真正的政治家就是能看到这星星之火,并且能让这火烧起来的人。

皇后说:“母后如此为臣妾着想,臣妾激涕零。”

太后笑着说:“皇后如此明大义,贤淑知礼,古之贤后不过如此。”

太后和皇后又说了一会儿话,皇后就告退了。一场政治角逐就在两个女人这“明大义”的谈话中告一段落了,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这其间费了多少周折,恐怕外人永远无法得知。

皇后走后,太后满意的看着我说:“音,你是哀家的张房。”

,皇后来给太后请安。皇后请过安之后,突然跪在地上,双手托着一表章,说:“母后,臣妾遭时不造,一年有余,没能诞下皇。上有负列祖列宗和母后殷殷之意,中有辜皇上的恩之情,下无以天下之望。是故臣妾请太后娘娘为皇上广纳妃嫔,以广皇嗣。庶可免臣妾之罪,还望母后明鉴。”说完,中竟泪来。我不由佩服起贾皇后来,只有贾皇后这样的女才能在这中生存下来。她是一个明智的女人,懂得应该在什么时候让步,如何让步。人生不光是,有时以退为也是一智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