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利益分配模式,必然会引起绝大部份大族之反弹,使得内部矛盾层出不穷,难以使治理基础稳固。草民以为,现今明公所虑者,是怕大肆扩招兵员会招制强烈反对。然而不招兵,则徐州本身便难以保全!这些士族大家未必没有能认清时势者,明公与其多作商议,将情况挑明,使其自己来作出妥协,只需招到两方皆能承受,最合适地士兵人数即可。”
“一言而概之:诉于士族,他等若不让出部分既得利益,则其所有一切——身份、地位、利益,皆可能化为虚无,此是为最简单之选择题目,如此说明,为难的不再是明公,而是他等豪强能否认得大势,识得大体!”
“好个既得利益!利益?利益!一语惊醒梦中人,子布请受刘晔一拜,以谢教诲之恩!”
有句话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旁观者能通晓全部局势,而当局者则陷于取舍两难之迷雾中。张昭这一番话实际上是只论徐州士族之事,可刘晔心中考虑的不仅是徐州一地,而是包括幽州、甚至整个天下士族,如何最恰当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一直是他头痛的问题。
可经由张昭一席话,他却从中得到了提示,思路瞬间扩展开来,找到了一条解决士族问题最关键的因素,他哪能不喜?当即便走下主案。直接便大礼相拜张昭说道。
“明公身为皇室贵胄,又为侯爵,更是两州官长。草民怎敢当明公如此大礼?实是折煞草民了!”
张昭还不知他一番话说完后。刘晔怎会面色古怪地直接走到他身边来,这突然的大礼顿时让他措手不及,无法避过亦不及拦阻,便眼睁睁看着刘晔这一拜被他受了。顿时惊得他赶忙离位亦是大礼回拜,口中直称罪过,再倔强地性子也非愤世嫉俗,这等主次礼仪他还是能分清的…
“子布不必惊惶,晔这一礼是拜谢子布教诲师恩,并不算逾礼,却只是就事论事罢了!若无子布今日所言。不知刘晔会多久之后方能悟透其中关键,此实为万千百姓之福。晔自代其谢过而已!”
拜“天,地。君,亲,师”本属正常,故而刘晔如此说明之后,张昭才心中也好受许多,对于刘晔如此诚恳态度,折节相交风度亲身体验后,更是胸中顿感一种受到极大重视地荣耀感,面上一直颇有些矜严的表情也舒缓了下来。隐隐透出淡淡地笑意。在被刘晔扶起后,他口中也诚挚地回道:
“明公如此将百姓生计放于心间。此亦是天下百姓之福也!”
“晔之才学微浅,收拾山河,重致一统便需得天下有贤才之人归附方才有望功成。子布之才当世罕见,便请为天下苍生计,请来扶助于我,晔必以师礼待之,时时请宜!”
见识到张昭才能,从其自称中知其现时还未被孙策招揽地刘晔当然不想放跑一位贤才,所谓刚直犯上性格,幽州本就有一个田丰,以刘晔地性子见识,自然不会将这个不算缺点的缺点纳入忌讳之中。
“这…实不相瞒,草民渡江而来徐州,是为祭拜陶公,于先前已有孙氏伯符请为长史,草民有言来徐州了却心愿后归回再作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