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日久,防备森严又多趁他兵员不备时效黄巾之法劫掠冀州郡县的硬骨头啃下。操练一年之新兵,于战力何如?”
十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当刘晔接到赵明和田畴所书“朝廷有任命,需得时日办完,再作回撤”信件后,心思全放于张辽身上地他,倒也并未多想这两人会否以妄语来回复于他,在前时多派出心腹武将们对张辽先攀好交情示好后,刘晔也亲自上阵,拉着已到此处负责操练军士十余日地张辽亲切地问道。
“身体多为精壮有力之士,训练严格有速,极为遵守纪律,知晓进退有底,可谓基础牢固!然则无杀意,更无杀气,未经战阵总是少了军魂支撑,若能逢得一场血战得胜,必然脱变为精锐之师!”
张辽身长八尺有余,容貌英武之极,无论是谁见到他的第一眼,都会认为其必然是一位绝非凡俗之人。
而他这士余日间负责训练之一万士卒,也对这位不见多强调严肃纪律,却多有对士卒噱寒问暖,酷似刘晔亲训作为地将领敬服之极,最先那一丝轻视之意,也早被抛于九天之外了。
实际上张辽不多强调纪律,并不代表着他只知以情义感人,却是因为他眼见在纪律方面便如他对刘晔所语那般,徐州士卒们已作得极好,故而因地制宜而已。
“铁血为军魂,沙场战余生!这些普通士兵们,何尝又希望自己有多强大,以性命作为资本与敌交锋争战,会使敌人胆寒莫敌?究其根本,却属于乱世所致,不以其之本心为倚凭罢了!”
虽然心中知道慈不掌兵,以及现时的天下需得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方才能够重归一统道理,但身为现代人的刘晔依旧不会忘记骨子里那等厌恶战争情绪。所谓仁义之名并不需要刻意做作,他本心便是如此,以这等心思所说话语,自然带给人一种极为特殊的令人感到真诚,值得信赖之感。
真正用来打动人的,不是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正是这等以本心来说话的态度!
“先贤早有所言兵者,国之凶器也,战事相争,有违天和。但由古至今。甚至往后都是不能避免之事,吾等生逢乱世,是为不幸。而有若明公这等仁和之上官,却也是徐州百姓将士之福。不论如何建功立业言辞,真正有心向百姓,打算早早结速这等乱事。这才是为正途。末将以为,只要明公本心不移,终会有这一日到来!”
对于比他仅大一岁的刘晔,张辽心中也是极为佩服地,他也能听出刘晔话语中隐含之忧虑,不愿为之,却又不得不为之,这本就是人生中极为不幸之事。同赵云等将通过武将们的各种手断,无论武艺还是统御才能,都是互样敬佩,而对于刘晔地知人善用,待下属武将有如弟兄,有过丁原以及吕布作对比地张辽,当然心中不无向往。
他并未认吕布为主,也许便是前时吕布也只将他当作一位可以在紧要时任用之将,以及他脑海中所根深蒂固之只投身于真正明主心思了“那文远以为。凭着现实幽徐之实力,吾又需得多少时日,方能成功结束这等乱世,还天下百姓太平?”
刘晔目光灼灼地看着张辽。经过手下心腹们地轮番出动,他已是知晓到张辽不少的性情,对于能否将其收于手下,刘晔倒也怀着极大的期望,只期盼最终结果不会令他失望了。
“…若依现时局势,便算得一切顺利,十年已是最短时机,何知百姓们再经过十年动乱,又还会剩得几许!”
征战之事。并非是实力强就一定能够得胜。也并非只是身为主上明智,就一定能够万事顺利。人力有穷情况下。决定战局的往往非是一人之功,而是诸多因素的影响。
连续征战,在这个年代也绝对是取死之道,每战过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休养补给,如此方能继续成事。
而十年看似极久,若时机不允许,指不定天下大势都不会发生变化!故而张辽地估测算得上是既客观,同样也是极为乐观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