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休息,稍后自有明确答复送上!”
兵力居的这话也直接宣示了他们对于这等大事态度,同样是秉承了“欺软怕硬”地风格,自恃无法与刘晔作正面抗争的他们,便选取了这条缓行道路,最终这条路通向何处,却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
“大人当可借此机会与刘幽州结下一段友谊,不仅是应其言不动刀、士兵对其运输线进行骚扰。更可以直接表明参战之意,带领小部份部曲名义上能过去便已足够。不求最终能建得多少功业,却可使得刘幽州对于我等感激加深,未必没有直正收服心思!”
刘晔的心思,当然不是他们很快所能知晓,而刘晔地势力护展迅速。兵力渐强也被看在眼里
这些难以凝成一股共同进退的少数民族,多数的心思也是如此。
“不论他们的看法如何,行动只要不出格,便不去理会他们”这是刘晔在张飞大军出发前。找其与戏志才两个军中灵魂人物来,详细告之应当如何处理与各方关系的话语。
“正该如此,前时刘幽州崛起初时,我等未能及时反应,现今既有机会却得立时抓住。还请大人早作决定,以免延误时机!”
在这个问题上。丘力居地属下们看法出奇的一致。先前刘虞许诺给他们每年固定以优惠价格兑换粮食,生活用具的各种好处,刘晔也从未停止过。虽然总体依旧是“杯水车薪”之感,但这是对于一州之地而言,对于有若乌桓这等地盘极小,自己也无可以出产各种矿石的矿藏资源来说,这等每年的帮助,却能使得他们能够保障全境军民食用约十日之久,而这个不短地时内。却也可另外有所建树渡过难关。
“嗯!既然诸将与某意见一致,则可就此事回复于信使,只说待合适时机,我等会领一支部曲协助作战即可。却也不需将话说得太满,使得无有转折余地。借此机会,由探子将公孙度与刘幽州之间的争战过程回报,也可证实刘幽州属下兵员之素质如何,我等选择站位又是否是为长远计!”
丘力居能够在四围少数民族林立,算是真正的强敌环伺境况中保全下自己的部族。并且将他们安置于辽东属国之内。有一块稳定的地盘可以经营,这本就是一件极难办到之事。这也与他在草原上各族间“今日为盟。明日为敌”地复杂情况下,所凭藉的这等早留余地,见机行事地作风。
能在乱世之中立足的,或者是上位者各有所长,精于一处,或者便是本身才能极为了得,所有一切都是告得自己谋划而来,最后的则是家族接任“世袭”所得。
前一两种都是属于并不简单的划分范畴,而最后一种则以接受病故的刘焉位置的其子刘璋为代表,当然,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排除虽然“世袭”却同样人才了得之实。比若于韩遂死后,统领其西凉属兵的其子马超便是其中佼佼者。
丘力居以如此态度回报于张飞派出的使者,便已使得现今张飞大军出征,补给线拉得极长,使得各种补充困难并得时刻面对或是怀着贪婪之心地异族,或者是对手的劫截粮道策略实行所必然带来的严峻情况得到了缓解。
解决了行军路上第一个,非正面战场上最为重要的丘力居势力态度的因素后,张飞在等到第一次出发的补给队到得宾徒县其为先守侯于丘力居方面态度所设军营后,再次下令大军开动,向东北方向不急不缓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