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战场的这支中国陆军装甲队是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坦克旅的先
队。作为1个
托化步兵师,中国陆军第37师虽然在战前
化了现有装备。但是其所拥有的装甲突击力量仍仅限于师属装甲团以及
属给各
步团的
式坦克歼击车。所以第37
托化步兵师师长廖熙洪大校不得不借用军属坦克旅以阻击兵力
大的印度陆军东路突击集群。
在亚罗士打地区集结的过程中,印度陆军便开始遭到携带有"雷石"-6型制导翔炸弹的中国空军歼-11型、歼-10型战斗机及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群不间断的空中打击。但是在大量的战场伪装和印度装甲兵的战场维修保障之下,印度装甲
队仍然顺利的完成了从集结到编组的战役展开工作。
但是他们错了,5架—5E/F型对地
击机组成的攻击队型在“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所携带的”萨姆”—19防空导弹最大
程10公里之外,便先敌开火,在
-5F对地
击机携带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的指引下,4架
—5E型对地
击机在1分钟之内迅速投下8枚最大
程为12公里的中国产LS-500J激光制导炸弹,随后便转向爬升,脱离战场。而在印度陆军的突击集群中8个装甲目标则被同时摧毁。
为了顺利突破这一地域,形成对中国陆军第37托化步兵师的侧翼迂回,
亨德拉中将从印度陆军第9独立装甲旅中
调了2个装甲营和1个中型火炮团加
东路突击集群的突击力量。此刻4个由30辆以上的T-72M1/T-90C型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为主编组的攻击楔
,展开60公里以上的攻击正面在吉
平原之上全速飞驰着。在漫天飞舞的烟尘之后,是3个支援梯队的装甲车队以及2个防空火力集群。
不过值得欣的是在损失了近30%的装甲突击力量之后,印度军队终于遭遇到了中国陆军的装甲
队。第一场遭遇战爆发在印度陆军的东路突击集群
托化行
6个小时之后。黄昏的夕
下,印度的装甲兵兴奋的发现了从对面扬起的漫天烟尘。
东路印度突击集群是印度陆军四路混成装甲突击集群兵力最为雄厚的,据战场上传来的相关情报,
亨德拉中将相信在战场东
—吉打河上游地区,存在着一个中国陆军的防御漏
。那里是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下属两个主力师—第37师和第149师之间的防御结合
。
当印度陆军的装甲集群奋涌着离开亚罗士打的集结区域,开始向北的狂飙突之后。在接
到中国陆军主力之前,他们仍将面临数
的空中打击。
印度陆军不得不将每一路投战场的混成装甲突击集群再分成数个到数十个不等的小集群以躲避中国军队的空中打击。这些小集群包括以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为主编组的攻击楔
,有以自行火炮和装甲运输车为主编组的支援梯队,以及装备有俄制“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和SA-9“灯笼
”地空导弹的机动防空
队。
“空袭!中国人的攻击机群4钟方向突
。”随着防空火力集群对空警戒雷达的告警,印度陆军的各
机动防空火力迅速对
近的空中威胁作
反应。6辆
大的“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在保持着
速行
的同时,炮塔转向威胁
近的方向。在炮塔两侧各装有2门30毫米速
炮,在速
炮下方装有一
四联装导弹发
装置,共装8枚“萨姆”—19防空导弹。印度陆军自信这些来自俄罗斯的野战防空系统可以轻易的挫败中国人的近距离攻击。
这样的场景一而再的现在印度陆军各突击集群的前
路之上,虽然他们也击落了近十架中国空军的来袭战机,但相对于自
的损失来说。这样的战绩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第9独立装甲旅所属的所有机动防空火力混合编组成多个防空火力集群掩护装甲队突
之外,还从槟榔屿要
属的防空旅中借调数个远程地对空导弹营在前沿展开,架起了印度陆军前
地域的“战场保护伞”
亨德拉中将可以投
反攻的装甲集群拥有制T-72M1/T-90C型主战坦克320辆,各型步兵战车及装甲输送车760辆,加上各型火炮和防空武
。印度陆军将由上千辆各型车辆拥挤在吉打河两岸的
击阵地上,如果仅仅简单的将
队这样投
战斗,那显然将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