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是前苏联上世纪60年代初研制的单兵肩便携式地空导弹,在诞生之初的越南战争之中,一直担任着低空和超低空慢速飞行目标的“杀手”由于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普通士兵只需训练一天就可熟练掌握。所以在印度陆军安达曼-尼科
群岛守备
队中更是空中防御的中
力量,在中国—东盟联军
大的电
压制情况下,这些单兵导弹广泛的对抗着中国空军的对地攻击。
于2003年第一次公开的俄制“旋律—20”型反直升机地雷,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能用于实战中攻击直升机的地雷。这外形宛如同恐怖的斑斓蜘蛛的武
,只有12公斤重,由传
兼战斗
、指挥与控制系统两大
分组成。
由俄罗斯军工细心调制的传采用了模式识别技术,
片里储存包括
国“阿帕奇”、俄罗斯米-24“雌鹿”等常见的武装直升机的声场特征,可以
据音响分辨直升机
类,并在各
气象条件下确定目标方位。
印度陆军使用迫击炮和火箭筒攻击着这些伤痕累累的战士,他们毫不怀疑可以轻易的歼灭这支狼狈的登陆队,因为即便是再
大的士兵,伤
中不可抑制的
血也将耗尽他们的
力。但印度陆军显然没有想到在战场上,中国人永远不会放弃每一个士兵。此刻一支特殊的中国海军特
队正在长岛的林区内向着枪声密集的预定登陆场前
着。
不过“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所使用的红外导引灵
度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明显迟钝,只适于从敌机尾
实施追击,因此印度守军只有采用游击队所常用战法—设置诱饵,在诱饵目标周围埋伏海量的“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在中国—东盟空军战机攻击诱饵后拉起时用导弹尾追
击,由于
红外特征明显“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可以比较容易的咬住目标。
一个个宛如足球大小的金属个被
速弹
到密布着战机的天空,在中国士兵或惊奇、或恐惧的视线下,凌空炸响,炙
的破片变成锋利的箭镞,击中了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群。
架直-9G型武装直升机组成的对地压制中队的掩护下,速飞越长岛外围的地空火力阵地,突
了预设登陆地域。
型庞大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缓缓的降低着
度,这
来自俄罗斯的“空中河
”一次可以运载一个步兵排—约30名左右全副武装的登陆士兵。但就在它们盘旋在登陆场的上空打开舱门,准备实施索降之际。原本一片死寂的林场中突然迸发
一声声奇异的“啪、啪”声。这些沉闷的声音,并不为年轻的中国士兵所熟悉,此刻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死神临近的脚步声。
尽拥有不俗的装甲防护,但是面对1700米/秒的
速爆破片。被击中悬翼等
件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在天空中宛如负伤的天鹅,旋转着
速坠向地面,伤痕累累的驾驶舱们满是鲜血的驾驶员努力控制战机,机舱内战士们
的抓住手边的保险带等待着那致命的撞击。
3架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在俄制“旋律—20”型反直升机地雷的突袭下被击落,重重的撞击在满是树桩的林场中央。可能是由于度过低和树丛阻挡的缘故,坠下的战机并没有发生立即炸毁。但正当残余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刚刚从打击中回味过来,重新准备登陆和救援行动之际。从树丛中
来的俄制“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却击中了又一架米—171型运输直升机的尾翼。
为了躲避“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的伏击,剩余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不得不暂时撤离战场。而林场内被击落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内满鲜血的中国登陆士兵从扭曲的战机坐舱内爬
,从一片昏暗的树林中印度陆军来袭的枪声正逐渐
近。
当传发现目标
2000米范围时,俄制“旋律—20”型反直升机地雷便开始自动识别和跟踪目标,传
将
测数据输
地雷内
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微型计算机将自动解算
最佳拦截
,当目标
拦截
时,地雷立即
燃抛
弹药,将致命的战斗
抛
至最
为200米的拦截空域激活起爆。
拥有大对地支援火力的直-9G型武装直升机盘旋在长岛的天空,机翼下方的火箭巢一次次的猛烈咆哮着,将密集的火箭弹幕倾
在印度军队的防御正面上。林场周遍的印度陆军防御阵地在一片火海之中燃烧着,各
防空武
的火力一度沉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