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微微一笑:“校事之为,兹事大,令君安得阻耶?”那么大的事儿,又是校事本职的侦察工作,是勋哪儿敢阻止啊?而且他也拦不住——“吾料令君亦失望矣。若证不实,听闻抄录之间,难免错讹;若不之证,乃可用也…”是勋要是指
来哪儿有问题,不是曹昂的原话,那么窃听、抄录,文辞上
儿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怀疑到咱们
上,甚至不会怀疑卢洪故意使坏。倘若是勋不指
其中的错失,那就证明他也有废掉曹昂的意愿,咱们正好趁机笼络之、求助之。
曹昂说:“若天无德,乃可废之,更之他藩,如霍光之逐昌邑,然汉祚终不可倾覆也。”给改成:“即天
无德。乃无辅政之遗命,无太后之令旨。亦不可废之,如霍光之逐昌邑。而即逐之,汉祚终不可倾覆也。”
曹丕嘴角一撇,突然转换话题:“果真乎?”朱铄赶回答:“卢慈范乃保字字无虚,并言:即有虚妄,何伤耶?”
朱铄躬施礼:“公
所见
远,臣不及也。”赶
跑回家去关照卢洪。于是翌日晚间,卢洪再次裹着披风,遮掩相貌,从偏门
是府,去向是勋禀报——您跟世
的对话,我安
的
线偷听到了,并且记录下来了,此事必须要向魏公禀报。您先瞧瞧,我们记录得对不对,有无缺漏——他故意不提“错失”二字。
你还没有女,不知
父母对
女的宝
有多么
厚,
女若是
错了事儿,只会想办法去教育、引导,哪儿那么容易就彻底失望,乃至于废黜长
的继承人地位呢?你未免想得太过简单啦。
是勋微微摇:“好文笔,吾亦知其谁所为也。慈范可传我言:秦失其鹿而人竞逐之,正未知死于谁手。”
(真伪有谁知之卷十八终)(未完待续。。)
朱铄大急,忙:“机不可失,公
勿过虑也!”
想到这里,不禁轻轻叹一气,把报告书原封不动地递回给卢洪:“可即密奏魏公。”
曹丕一
:“慈范聪明人也。”随即提起笔来。直接就在报告书上开始涂抹、修改——
是勋跟曹丕初见报告书一般,也是仔仔细细地瞧了好几遍,才突然撇嘴一笑:“慈范,得无另取枝耶?”卢洪大惊,急忙分辩
:“范得令君看顾,安有他意?”
改完以后,递给朱铄:“可即付之卢慈范,使其誊清,密奏大人。” 朱铄大喜,接过去就待告退。但是曹丕突然一摆手:“且慢…”想了一想,又吩咐:“可使慈范先密奏是令君,若得是令君为证,则乃无可白也。”朱铄一皱眉
:“若令君不允之奏,或证其言不实,奈何?”你都快给修得面目全非了,是勋要是不同意上奏,或者挑
其中的错了,那又怎么办?
曹昂说:“桓灵固失德也,然今天聪
,必能绍继先统,重安天下…”把“然今天
聪
”以下修改成:“吾父秉其令旨。乃能初定天下,安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唉,天下未定,而内中先,自己又该何所依附呢?
他确实对曹昂彻底失望了,他又不是曹,所面对的不是自己的亲生儿
,不会如曹丕所设想的那样,还肯努力去教育和开导,而且以曹昂一惯的秉
,恐怕这犟驴是扭不过
来的啦。那么曹昂若然被废,可能上台的是曹丕吗?事情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是勋并不看好曹丕——虽然他承认曹氏诸
中,以
桓最肖乃父,但他并不想拱一个能
的二代目上台啊。另方面,只要把世
的宝座一空
来,那么必然如同原本的历史那样,诸
相争,曹植甚至曹彰等余人皆有机会,曹丕你就那么笃定大位最终会落到自己手中?
然开问
:“彦才得未有
耶?”
曹昂说:“曹氏若篡,史笔煌煌,必遗臭万年,吾宁死,亦不为此不忠不义之事也!”后半段给改成:“吾宁曹氏族,亦不为此不忠不义、禽兽之事也!”
朱铄闻言一愣,随即答:“内人尚未有
。”曹丕微微而笑:“吾已有
,名之为叡,六岁矣——是故彦才但知
女慕亲之诚,而不识父母
之恩也。大人雄杰一世,固知吾兄之不肖也,但求责之、导之,乃非有悖逆弑亲之举,岂忍废之?”
曹昂曾经对是勋说:“吾不愿闻此不臣之语!昔皇帝灭暴兴汉、光武帝重安炎刘。其功盖天覆壤。岂吾父所能拟者乎?曹氏何德,敢言代汉?”把“岂吾父所能拟者乎”给改成了“吾父拟之,如在泥涂,若起不臣之心,真权
也”
曹昂说:“天恨曹,为吾父
有所不敬也——臣而安可仇其君乎?”改成:“天
恨曹,为吾父恃功而傲,擅权而
,不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