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以城守也,然亮以为,尚可置以楼船之上…”我在楼船上安装这么一两具重弩车,那纵横江河湖海,还有人能够抵御吗?
天子闻言,也点一点头,随即同样摇头:“所费必巨,所得不侔…”目前没有几座关隘需要重兵把守,这玩意儿未必能派得上用场啊,至于水师——我的水师本来就已经无敌啦,你以为就刘备在沔水和长江上游往来的那些小船,真能跟我的水师相提并论吗?
众皆颔首,只有是宏辅有些不以为然。蜀地本不以水战见长,但不见得就完全不能够制造大船啊。在原本的历史上,晋将王濬就曾在成都建造巨大楼船,顺江而下,以伐东吴。吴将陶濬以为蜀地不可能有大船,乃向孙晧请命,率军前往抵御,结果一见着晋船,当场就吓傻了…士卒因而星散,东吴政权土崩瓦解。
可就目前的情报,刘备确实还并没有建造大船的迹象,是宏辅没有什么必要犯颜直谏天子,只是建议说:“若东海水师得置此弩,以向交、广,攒射岸上,敌必远遁,乃可轻松登岸也。”
其实他这临时编造出来的理由也并不是很靠谱,海船普遍庞大,若非港口,是不可能冲近岸边的,重弩射程才三百来米,还真不够覆盖滩头阵地。然而是宏辅在海战方面是二把刀,天子与群臣则更是完全没有海战的经验,仅以长江水战来考量——嗯,所言貌似有理。
于是天子最终决定,拨给诸葛亮一笔款子,让他尽快起造一所秘密的兵工厂,专门制造连弩。小型连弩,根据需要先造个一二百具,至于大型连弩,只造六具即可,一船二具,可以武装三条海船。随即天子便问孔明:“今制之弩,可得名否?”
诸葛亮说我还没有起名字,还请陛下赐名。天子想了一想,张开双臂,豪气顿生:“其发如霹雳,震耀阴阳,乃可名为‘震电’;置之船首,如狂风而席卷顽敌,乃可名为‘烈风’!”
话音才落,就听身边是宏辅“噗”的一声。天子闻声不怿,皱眉问道:“朕所名有何可笑?”是宏辅赶紧鞠躬谢罪:“臣适噎呕(呛着了),非敢不敬于陛下也。”
天子盯着他的眼睛瞧了半天,似乎并无破绽,也便将此事抛诸脑后了,再转过来面对孔明:“爱卿殚精竭虑,为朕造此重器,机巧无方,夺天造化,建此奇功,朕必有重赐也。”诸葛亮赶紧躬身辞谢:“臣不敢独居其功,此多得属吏马钧之力也。”
天子乃问:“马钧何在?”诸葛亮朝身后一指,说那个就是马钧。天子闻言倒不禁一愣啊,心说我还以为是你特意找来的半大孩子,为了展示连弩常人亦可施用的…嗯,倒是二百石吏的服色,然而如此年轻稚嫩,真能够帮得上孔明你的忙吗?“传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