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天命在魏(2/2)

这一日他又爬不起来了,而且疼如裂,僵卧在榻上只是哼哼。曹髦在旁边诵念奏章,读到说蜀中内,刘备、关羽已死,曹突然“噌”的一下就坐起来了,随即仰天大笑:“果然天命在魏也!”

黄权赶解劝,说:“公有真天分,何得与篡僭相类耶?”刘禅那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你不必跟他一般见识。若等杀成都,告祭宗庙,你便能当真皇帝啦,现在就先打天旌旗,反倒会被别人小瞧——何必急于一时呢?

时候不大,重臣们纷纷觐见,见到曹真的上奏,尽皆愕然。要说曹真这份奏章写得详细,将细所获情报,以及范、张达从张飞得着的消息,再加上自己的分析、总结,全都汇聚在内——若非如此,通过信鸽传信会更快捷一些,只是鸽书不可过长,只能述其大略而已,故此才遣急递传来上奏。

赵云辞别刘封,率领曲北上去替换张飞,可是他还没能走到南郑,骤然闻讯,张飞也已经死了!

几乎瞬时间,他脑袋也不疼了,也不了,光着脚直接下榻来,从曹髦手中抢过奏疏来,瞪大睛又反复瞧了两遍,然后便唤侍从:“速召重臣来议!”

原来照黄权的谋划,对于刘备已死、成都政变的消息,暂时传达到偏僻一级就行了,不宜宣示众人,以免动摇军心,要等领兵来到雒城附近后,再向军士宣告。可是张飞急,等不起,刘封和黄权一走,他就忙着制白衣孝啦,一时间谣言满天飞,多么荒诞不经的说法都传来了,但各说法也有一相同,那就是——大汉皇帝刘备已然驾崩!

再说曹一直缠绵病榻,这病是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与常人无异,可惜维持不了几天时间,坏的时候竟然三五日起不得——就算有张仲景等名医诊治,也始终不见起。自从立曹髦为嗣以后,他整天把这个皇孙带在边,手把手地教其政务:可以起的时候,每逢大朝或与宰相会议,必使曹髦侍坐、旁听;爬不起来的时候,则命曹髦于榻前诵念奏疏,曹授批复,曹髦笔录。

是勋边瞧边皱眉,心说这事儿也太荒诞了一儿吧…难真的是上天保佑魏朝不成吗?若说刘备骤然驾崩,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他都五十好几的人啦,不定哪天就会咽了气。历史已然变更,早死个十年也属正常。

可他越是劝,刘封的脸就越是难看。赵云玲珑心窍,瞧不对来了,赶上来拦住黄权,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即公…不先称帝,亦当正太位,以示正统在我。”刘封的表情这才勉舒缓下来,于是自称大汉太,即日张起太旌旗、伞盖。

张飞下有二将,皆自荆州随来,一名张达,二名范,素畏惮飞。当此人心惶惶之际,加上张飞每日鞭笞士卒,兵将皆苦不堪言,突然间又有消息传来,说武都超、中甘宁率军来攻,二将慌了,便即趁张飞醉卧之时,潜帐内将其刺杀,随即以布包裹首级,急褒斜,北上关中去投曹魏。

尤其人到一定岁数,心理承受能力或许会有所提升,但一旦突破某条界线,很容易因为情波折而损害内脏功能,导致一病不起。在原本历史上,刘备就是因为东征孙吴失败,自觉没脸见人,在永安呆了没多久,就“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于是挂掉了。此番他遭受曹魏大的军事压力,图以攻为守,北取关中,不但未能建功,左膀右臂的庞统、法正反倒陆续辞世,因此悲痛、颓丧而死,本无可疑之也。

但怎么吴懿、李严就胆敢发动政变,当殿杀害关羽呢?难刘备临终前就没有考虑过这危险吗?他就没有留下什么后手,以防政权接时候的变吗?以刘备之智,应该不会搞这么大的乌龙来吧?!(未完待续。)

刘封听说什么,刘禅那黄已经在成都登基了,气得一脚把几案踹得粉碎:“吾亦当张天旌帜!”老才是先帝遗命所传的真皇帝哪!

这时候坐镇长安的乃是曹真,本就通过细传信,得知蜀中动——就算刘备秘不发丧,但先是成都封锁,既而孟达北攻雒县,那么大动静闹来,除非曹魏间谍都是瞎、聋,否则不可能毫无察觉啊——待得接到范、张达,验过了张飞的首级,便急忙派遣快,疾往洛传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