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空位便成了文人最怕的所在。
这一次百官却是心悦诚服的称赞了,毕竟再也不用怕一句话说错就丢了xing命了。
“下官受教了。”
百官虽然知李纲为何被刻到碑上,却无人敢说,便是李纲的知
都不敢多嘴,他们怕被太
当
李纲同党,加到石碑上去。当初太
命令石匠在石碑上留下空位三个,说是要给七贼同党留着。
抗辽之事的,现在收拢兵以后,万一河北形势不妙,正好派他们支援河北。
二人听得晁勇这般说,也是大喜,大梁军功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每一级军功都会有对应的赏赐。而且太对武人亲近,能获得军功,以后便也不用担心说错一句话便丢了xing命,还要遗臭万年了。
翰林院和奏院长官忙
来接旨。
晁勇退回自己的位置,晁盖便又让有事的奏。
晁勇转对二人
:“文章要写的大气磅礴,既要痛斥宋朝屈辱求和,断我汉人脊梁,让我汉人无法
起
膛傲视天下。又要写
我大梁举国死战,抗击外侮的决心,呼吁各地豪杰之士参军卫国,重塑汉人脊梁。”
李纲和蔡京等人刻在一起后,现在每天都要被百姓唾骂。
一个官员惊愕的发疑问声。
而不知情的人,虽然有听过李纲事迹的人,但看到他和蔡京、朱勔、王黼之刻在一起,也怀疑起李纲来。
晁勇这次也觉到前后的反差,便又
列。
“啊?”
晁勇看着二人:“一篇好檄文
的千军万
,而你们要持续发文,激发我汉人血xing。敢战士招募顺利的话,便给你们算个二等军功。邸报可加印一些,扩大影响。”
大梁军民都知太
对麾下将士十分随和,言谈无忌,只是对文人便没有那么客气了,现在大梁文人最怕的便是晁勇了。不是怕被太
斩杀,而是怕被刻碑遗臭万年。
过了一阵,朝堂才又恢复了正常,有人奏,有人在后面
接耳。
晁盖却是开明,笑:“这一条不错,好,准奏。”
李纲碑上的唾沫还没,便又
上
来一个黄潜善,可以想象黄潜善以叛国罪被刻到碑上时,唾骂的百姓只会更多。容不得文人不怕晁勇啊。
“太放心,我等一定尽心尽力办此事。”
果然晁勇一往战,朝堂便又肃静下来。
想及此,晁盖:“好,便
太
说的办。翰林院
合
奏院拟文。”
文官也都是怀疑的看着晁勇,太在他们
中便是暴君,太
在朝堂之上,他们说话都要
思熟虑,生怕一句错了就被刻到石碑上。没想到太
如今却说不因言获罪,那岂不是说只要不赞成屈辱求和就可以什么也说了。
百官听得晁盖同意,顿时齐声奏:“皇上英明,太
英明。”
“儿臣请在石碑上再列一条,不因言获罪。”
所有人也不准留下李纲事迹的记载,违者满门抄斩。用不了多久,真相便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李纲只能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