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西忆故人不可见(2/4)

“很快我和诸百家的人发现,我们都错了,这不是战争,是一边倒的屠杀。董仲舒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心积虑地积蓄着力量,利用他百家长的职权暗中培植儒家的力量,不动声地削弱其他诸家的

朱熹和陆游看到,一个中年男沉地从未央走了来,双手捧着一卷圣旨,每走一步,都无比地沉重,仿佛那圣旨重逾万斤。他一走门,就有一群与他同样服的人涌上来。中年男略说了几句,一挥手,他们便面带着兴奋四散离去,在更远的地方,早已经准备好的信使大声喝叱,几十辆车隆隆地碾压着大,冲长安四面的城门。

“到了汉武帝即位后,变故现了。董仲舒突然秘密上书,建言天人三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这个消息公布天下的时候,诸百家和我都被惊呆了,这简直就是赤的背叛。我去质问他,他冷淡地告诉我,天下只需要儒学就够了,其他的传承都是错误的。我没法说服他,只能警告说他的举动意味着战争,当场剥夺了他的百家长衔。他没反抗,乖乖地把信还给了我。

场景再次变幻,一位葛巾着素袍的儒生昂然走未央内,周围的臣恭敬非常,就连皇帝都亲自走下座来迎接。他瘦削的脸上透着踌躇满志,双目的光芒如太般闪亮,一枝笔灵在他的盘旋着。

赖,为百家谋求发展之途。

“叔孙通对现状充满了信心,经过战的诸百家,也很兴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休养生息,一切都欣欣向荣。我找到他,告诉了他我的决心和神通。叔孙通很惊讶,但也并不十分在意,他说既然天下太平,传承之事不成问题,这神通意义已经不大了。不过他依然信守承诺,把百家长的信给了我,并且希望我成为一位监督者,在他死后负责挑选每一代百家长,继续守护这一切。我有些失落,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飘然离去。

“董仲舒很兴奋,把这些成就说给我听。可我看得来,董仲舒并不怎么满足,他继续钻研这些东西,简直了迷。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他一到自己的那一学说中去,并认为其他人都是错的。我试图规劝他,他反而变得不耐烦,脾气暴躁。他的神状态变得亢奋、执著,对除了儒家以外的派态度十分恶劣。他甚至很少履行百家长的职责。我一直试图弥补这个缺陷,可董仲舒完全不肯听,反而指责我对真理漫不经心。他已经变成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都视如仇敌。”

“我先去了旧燕地,在广川附近找到了董姓儒生的家族。把那枝笔给了他的后代。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开始了炼笔的生涯,并开创了笔冢。天下有那么大,叔孙通能够照顾到的,只是一小分。那么那些被遗漏的天才,便由我来保存吧。焚书坑儒和阿房的悲剧,我不想再发生第二次。”

“光似箭,白驹过隙,转已经是几十年过去。到了汉景帝时,一位天才现了。他是广川人,叫董仲舒。我一就认来他是当年那位董儒的后人,因为那枝笔灵与他如影相随。要知,秦末损失的典籍极多,许多经典都散佚或者失传,就算是知名学者,亦很难独自治经。而董仲舒凭借着那一枝先祖的笔灵,展现了极其耀的才华,被人称为『通才』、『鸿儒』。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年轻人一步步成长起来,觉得他应该是新一代百家长的最佳人选。董仲舒和叔孙通的想法一脉相承,他认为百家若想发展,必须依靠皇权的力量。我对此不是十分赞同,但也并不打算刻意压制,便把百家长的衔正式授予了他,并把我收藏的一些珍本与心得都付给他,希望能够对他有所帮助。结果他果然不负众望,在我给他的经典基础上,发挥『天人应』、『三纲五常』等学说,大大把儒学推了一步。其他学派也因为他的扶植而发展迅速。很快便在朝廷中取得一席之地,得汉景帝信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