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四章 暗liu与洪liu
通常来说,敦睦馆与成都之间的外jiao联络通dao一共有三条:普通信件与文书一般jiao给有蜀汉官方背景的商船队传送;保密文书通过武昌西niu津码tou的外jiao船只送回蜀汉;而特别jin急文书则会使用吴国的陆路驿dao由武昌直接送抵江州。
现在niu津码tou的外jiao船只已经无法使用,陆路驿dao更不可靠,薛莹完全可以随便制造个借口,让文书在路上延迟几天。荀诩看起来只有一zhong选择。
他转shen上ma,抖动缰绳向着武昌东侧的gui山码tou奔去。
gui山码tou是武昌最大的民用港,与武昌的方山港一东一西支撑起长江liu域商业活动的水路枢纽网络。gui山港口里常年客商云集,除了东吴与蜀汉的商旅以外,甚至连曹魏、西域、邪ma台、高句丽、shen毒等地的商船也能见到,放yan望去一片五颜六se的商旗,十分热闹。码tou旁边还特意建有商栈、旅店以及其他服务型行业,以方便来往商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武昌的卫星镇。
荀诩到了gui山码tou以后,高举着敦睦使的旗号呵斥路上的行人与niu车让开,无视“禁止ma驰”的标志牌,直接纵ma来到了蜀汉商船专用的停泊区。
作为东吴的重要盟友与贸易伙伴,蜀汉商队在吴国经济中占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chu于外jiao与经济目的,吴国在gui山码tou特意设置了一个汉商榷所,专门用来停放蜀汉籍的船队。码tou的守卫一看到荀诩举的旗帜,也不敢拦阻,让他一路畅通无阻地跑到了汉商榷所泊位之前。
此时停泊在这里的商船足有二三十条,每一条船上都挂着两面旗子,一面是象征着蜀汉船籍的炎汉黄旗,一面是自己的商号标旗。黄旗高挂正中桅杆,标旗则挂低一格。荀诩骑着ma在码tou边上转了一圈,来到一艘标旗写着“糜”字的青桐大船之前。
这是一艘属于糜氏家族的商船,糜家在成都是赫赫有名的豪商,其家主就是昭烈皇帝麾下的老臣糜竺。糜竺早在徐州时就是shen价亿万的商人,后来追随刘备入川,被封为安汉将军;因他弟弟糜芳投降了吴国,糜竺十分不安,最后竟病死于章武二年。他的家族从此不再参与政治,而是重新回到商业领域发挥糜家的特长,蜀汉朝廷也在政策上多加扶持。久而久之,糜家便成为了蜀国举足轻重的豪商,麾下的商船队有几十艘之ju,比起糜竺当年的资产还要多。敦睦馆的日常文书就经常通过糜家船队送回益州。
“敦睦馆急使!有人在吗?”
荀诩冲着船舱里大喊,很快一个商人打扮的老人走chu来,用手遮住太yang光朝荀诩这边望了望。一见敦睦使的旗帜,老人面容一凛,急忙走到船tou,双手抱拳恭敬地鞠了一个揖:
“不知大人到此,有失远迎,小民糜范当面恕罪。”
荀诩也不跟他客tao,从ma上tiao下来直接走到糜范跟前,急切地问dao:“你的船现在可以起锚吗?”
“随时可以…不过…”糜范面lou犹豫神se“这条船在等一批jishe2香进舱,恐怕要今天晚上才能装完。”
“调别的船去装,现在有jin急文书需要立刻送去成都。”荀诩的口气里没有商量的余地。
糜范看看荀诩的表情,商人的经验告诉他与yan前这个人争辩有害无益。于是他乖乖闭上了嘴,将荀诩请进船舱,备好上茶,然后叫shen边的小厮去把还在岸上逍遥的水手们尽快找回来。在等候的时候,糜范注意到这名敦睦馆官员将手指jiao叠在一起,一直不安地向码tou入口望去,心里暗自猜度这一定是一份不得了的文书。
过了约三柱香的时间,水手们陆续回到了船上,糜范cui促他们立刻扯帆ba锚,准备启程,然后回到船舱讨好地对荀诩说:“大人,这条船已经准备就绪了。”荀诩的表情稍微松懈了一点,糜范可以听见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码tou另外一侧传来一阵嘈杂的ma蹄声。荀诩面se一变,急忙起shen靠到船舷去看,只见薛莹率领着一批骑士冲着这条船而来,显然他是接到了追踪荀诩者的报告。
薛莹来到船边勒住缰绳,喊船主chu来。糜范心里暗暗叫苦,心想怎么今日连续招惹chu这么多麻烦的人,但也只能老老实实走chu去,点tou哈腰地冲薛莹谄媚笑dao:“大人,不知来到鄙号有何贵干?”
薛莹一指桅杆上扯到一半的船帆,喝问dao:“你这条船是打算chu航?”
“正是,正是。”
“去哪里?”
“是回益州。”糜范注意到薛莹shen边还站着gui山码tou的边防长,连忙冲他挤了挤yan睛。平时糜家为了行商方便,在边防长shen上明的暗的使了不少钱,关系一直很rong洽。但今天边防长却是一脸僵ying,仿佛没有看到一样。
“an照规定,chu境船只需要查验。请把你的chu关文书与相关文件拿chu来。”边防长板着脸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