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信南山(2/3)

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阵阵芳馨。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欣然驾临。愿赐以宏福万寿无疆,以此回报孙的孝心。

此诗对于研究古代的井田制也有参考价值。井田之制因其年代久远,难以稽考,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则提供若讯息。诗首章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指终南山,诗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在诗人看来,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时开辟来的。传训“甸”为治,而郑笺则落实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孔疏承郑笺之说,谓“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尽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调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孔疏引孙毓说),但郑、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义。

鉴赏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古人对经理田界是非常重视的。传释此诗云:“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学者解释得更为,如王安石说:“疆者,为之大界;理者,衡从(横纵)其沟涂。”(《吕氏家塾读诗记》引)吕氏又引长乐刘氏说云:“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有路,以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导之也。”刘氏之说当是依据《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里所谓“南东其亩”也与井田制有关。此句指顺应地形、势而治田,南指其田陇为南北向者,东则为东西向者,此即《齐风·南山》所云“衡从其亩”郑笺释曰:“‘衡’即训为横。韩诗云:东西耕曰‘横’。‘从’…韩诗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传·成公二年》载:晋郤克伐齐,齐顷公使上卿国佐求和于晋营,晋人要求“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也就是使齐国的

 这首诗与《小雅·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但二者也有不同:《楚茨》言“以往烝尝”乃兼写秋冬二祭;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而且它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的描绘,表现周代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的文化特。烝祭是一年的农事完毕以后的最后一次祭典,周人以农立国,奉播植百谷的农神后稷为始祖,那么在这年终的祭歌中着力歌唱农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古焉。”此序与《楚茨》的诗序一样,都属牵附会之说。姚际恒评此诗曰:“上篇(指《楚茨》)铺叙闳整,叙事详密;此篇则稍略而加以跌,多闲情别致,格调又自不同。”(《诗经通论》)概括颇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