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yu,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gui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注释
⑴遹(yu):陈奂《mao氏传疏》:“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说文》…引诗‘欥求厥宁’。从欠曰,会意,是发声。当以欥为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
⑵烝(zhēng):《尔雅》释“烝”为“君”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烝,mei也。”可知此诗中八用“烝”字皆为叹mei君主之词。
⑶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国,故地在今河南沁yang。崇为古崇国,故地在今陕西hu县,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
⑷丰: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
⑸淢(xù):假借为“洫”即护城河。
⑹棘(jí):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亟”《礼记》引作“革”an段玉裁《古十七bu谐声表》,棘、亟、革同在第一bu,是其音义通,此chu1皆为“急”义。
⑺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有人将其释为“周武王”误。
⑻公:同“功”濯:本义是洗涤,引申有“光大”义。
⑼翰:桢干,主干。
⑽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辟(bì):陈奂《诗mao氏传疏》认为当依《经典释文》别义释为“法”
⑾镐(hào):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以东的昆明池北岸。辟廱(bì yōnɡ):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礼奏乐的离gong。
⑿无思不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无思不服’,无不服也。思,语助耳。”
⒀宅:刘熙《释名》释“宅”为“择”指择吉祥之地营建gong室。“宅”是乇声字,与“择”古音同bu,故可相通。
⒁芑(qǐ):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bu,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
⒂仕:mao传释“仕”为“事”古通用。
⒃“诒厥”二句:陈奂《诗mao氏传疏》云:“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
译文
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文王真个是明王!
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文王真个是明王!
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pei实在bang。不贪私yu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bang。君王真个是明王!
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君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奔liu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大王真个是明王!
落成离gong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bang。大王真个是明王!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gui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武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武王真个是明王!
鉴赏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因诗中所写皆周文王、周武王之事,故东汉郑玄的《诗谱》误以为是文王、武王时之诗。朱熹《诗集传》则将它断为成王、周公以后之诗。《史记·周本纪》谓周武王死后“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崩,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措)四十余年不用。”《大雅·文王之声》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后迁丰、迁镐京之事,又最后一章点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