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注“原仲”至“知讥”
○正义曰:《玉藻记》云:“士于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桓二年《穀梁传》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是礼臣卒不名,陈人不称其名,故鲁史亦书其字。
冬,杞伯姬来。传例曰:归宁。
莒庆来逆叔姬。无传。庆,莒大夫。叔姬,庄公女。卿自为逆则称字。例在宣五年。○为,于伪反。
杞伯来朝。无传。杞称伯者,盖为时王所黜。
黜,敕律反。
[疏]注“杞称”至“所黜”
○正义曰:桓二年杞侯来朝,十二年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自尔以来不见经、传,从此称伯,终于《春秋》,故云盖为时王所黜。于时周王当桓、庄、僖、惠,不知何王黜之。
公会齐侯于城濮。无传。城濮,卫地,将讨卫也。○濮音卜。
【传】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非诸侯之事。)○天子非展义不巡守,(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义。)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竟音境。)
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二十二年,陈乱而齐纳敬仲;二十五年,郑文公之四年,获成于楚。皆有二心于齐,今始服也。
[疏]注“二十”至“服也”
○正义曰:比年以来,陈、郑无不服之状。此言其服,故注者原之。二十一年,郑厉公卒,二十五年,是郑文公之四年也。文十七年传称郑子家与赵宣子书,云:“文公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是二十五年既与楚平,故至此始服也。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宁,问父母安否。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归,不反之辞。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疏]“凡诸”至“于某”
○正义曰:《释例》曰:归宁者,女子既嫁,有时而归,问父母之宁否。父母没,则使卿归问兄弟也。出者,谓犯七出而见绝者也。归者,有所往之称。来者,有所反之言。故嫁谓之归,而宁谓之来。见绝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如某者,非终安之称,归于某者,亦不反之辞,是解其文异之意也。此杞伯姬来,宁也。宣十六年郯伯姬来归,出也。文九年夫人姜氏如齐,归宁也。鲁之夫人无被出者,文十八年夫人姜氏归于齐,虽子死自去,归而不反,亦出之类,故与出同文。
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弃民不养之。○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上之使民,以义让哀乐为本,言不可力强。○畜,敕六反,下及注皆同。哀乐,音洛,强,其丈反。
[疏]“夫礼”至“用也”
○正义曰:礼、乐、慈、爱,谓国君教民,民间有此四者,畜聚此事,然后可与人战,故云“战所畜也”士蒍既言其目,更以其义覆之:礼尚谦让“让事”谓礼也;乐以和亲“乐和”谓乐也;慈谓爱之深也“爱亲”谓慈也。爱极然后哀丧“哀丧”谓爱也。民间有此四事,然后可用以战。
虢弗畜也,亟战,将饥。”言虢不畜义让而力战。○亟,欺冀反。饥,居疑反,又音机。
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召伯廖,王卿士。赐,命为侯伯。○召音邵。廖,力彫反。
[疏]注“召伯”至“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