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度,平原聊城人也。乡里千余家,并奉大法,造立形像,供养僧尼。值虏主木末之时,此县常有逋逃。末大怒,尽灭一城,众皆凶惧,分必殄尽。度乃虔诚率众,归命观世音。顷之,末见
从空下,绕其屋
,惊视,乃观世音经。末大
喜,因省刑戮,于是此城即得免害。(
《冥祥记》)
吕竦
晋张崇者,京兆杜陵人也。年少奉法,太元中,苻既败,长安百姓千有余家,南走归晋,为镇戎所拘,谓为游寇。崇与同等五人,手足杻械置坑中,埋筑(“筑”原作“禁”,据明抄本改。)至腰,各相去二十步,明日将驰
之。崇虑望穷尽,唯洁心念观世音。夜中械忽自破,因得脱走,路经一寺,乃复称观世音名,至心礼拜。以一石置前,发誓愿云:“今
过江东,诉辞晋帝,理此冤魂,救其妻息,心愿获果,此石当分为二。”崇拜,石即破焉。崇至京师,发白虎樽,
列冤状,帝乃加宥。已为人所略卖者,皆赎为编
。智生
人目所亲见其事者。(
《法苑珠林》)
释泰
徐荣
南敖
张崇
晋沙门释开达,隆安二年,登陇采甘草,为羗所执。时年大饥,羗胡相啖,乃置达栅中,将之。先在栅中十有余人,羗日夕烹菹,唯达尚存。自达被执,便潜诵观世音经,不懈于心。及明日,当见啖,其晨始曙,忽有大虎,遥
群羗,奋怒号吼,羗各骇怖迸走,虎乃前噬栅木,得成小缺,可容人过,已而徐去。达初见虎噬栅,谓必见害。栅既穿不
,心疑其异,谓是观世音力,计诸羗未及,便即穿栅逃走,夜行昼伏,遂得免脱。(
《法苑珠林》)
南敖,始平人也。戍新平城,为狒狒虏儿长乐公所破,合城数千人皆被诛害。
敖虽分必死,而犹至心念观世音。既而次至
敖,群刃
下,或
或僻,持刀之人忽疲懈,四支不随,尔时长乐公亲自临刑,惊问之。
敖聊尔答云:“能作
鞍。”乃令原释。
敖亦不知所以作此言时。后遂得遁逸
释开达
竺法纯
晋义熙十一年,太原郭宣、蜀郡文茂,先与梁州刺史杨收敬为友。收敬有罪下狱,宣与
茂同被桎梏,念观世音。十日后,夜梦一菩萨
谕之,告以大命无忧。俄而锁械自脱,及晓还著,如是复解,二人遂发愿:若得免罪,各
钱十万上明西寺作功德。少日俱免,宣依愿送钱向寺,
茂违誓不送。及卢循举兵,茂于香浦为
失所中,未死之间曰:“我有大罪。”语讫而死。(
《辨正论》)
郭宣
晋有徐荣者,琅琊人也。尝至东,还经定山,舟人不惯,误堕洄洑中,垂
沉没,荣无复计,唯至心呼观世音名。须臾间,如有数十人齐力引舡者,踊
洄洑中,沿江而下。日已暮,天大昏暗,风雨甚驶,不知所向,而涌狼转盛,荣诵经不辍,忽望见山
有火焰赫奕,回舟趋之,径得达岸,既至,即不复见。明旦,问浦中人:“昨夜山上是何火?”众愕然曰:“风雨如此,岂有火耶?”乃知佛力冥祐矣。荣后为会稽府督护,谢敷尝闻荣说。时与荣同船者沙门支
蕴,谨笃士也,亦
其事,为傅亮言之,与荣所说同。(
《法苑珠林》)
晋沙门释泰,常山衡唐
舍僧。义熙中,尝梦人云:“君命当终六七。”泰年至四十二,遇笃疾,虑必不济,悉以衣钵之资,厚为福施。又归诚念诵观世音,昼夜四日,勤心不替。时所坐床前垂帷,忽于帷下见人跨
而
,足趺金
,光明照屋。泰乃搴帷遽视,奄然而灭。惊欣
萃,因大
汗,
即轻,所患平差。(
《法苑珠林》)
晋沙门竺法纯,山显义寺主也。元兴中,起寺买材,路经湖
,材主是妇人,与同船俱行。既
湖,日暮暴风,波狼如山,船小
,又与妇人俱行,命在瞬息,乃一心诵观世音经。时既
夜,行旅已绝,俄有大船
至,纯即乘度之,而此小船应时沦没。大舟随波鼓
,俄得达岸也。(
《法苑珠林》)
晋吕竦字茂,兖州人也。寓居始丰县,其南溪,
急岸峭,回曲如萦,又多大石,白日行者,尤怀危惧。竦自说:其父尝行溪中,去家十余里,日向暮,大风雨,晦暝如漆,不复知东西,自分覆溺,唯归心观世音,且诵且念。须臾,有火光来岸,如人捉炬者,照见溪中了了,径得归家。火常在前后,去船十余步。竦后与郗嘉宾周旋,郗所传说。(
《法苑珠林》)
济。(《冥祥记》)
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