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八郎
昌黎韩皋,故晋公滉之支孙。博通经史。太和五年,自大理丞调选,平判第。名第既不绝
,又非驰逐而致,为后辈所谑。时太常丞冯芫除岳州刺史,因说人事固有前定。德皇之末,芫任太常寺奉礼。于时与皋同官。其年前
士时元佐,任协律郎。三人同约上丁日释奠武成王庙行事。芫住常乐,皋任亲仁,元佐任安邑。芫鼓动,拉二官同之太平兴
西南角。元
宝历二年,崔从镇淮南。五月三日,瓜步镇申浙右试竞渡船十艘,其三船平没于金山下,一百五十人俱溺死。从见申纸叹愤。时军司皇甫曙
启事,与从同异之。座有宋生归儒者语曰:“彼之祸不及怪也。此亦有之,人数相类,但其死不同耳。”浃日,有大宴,陈于广场,百戏俱呈。俄暴风雨,
前戏者并
数百匹,系在庑下。迅雷一震,
皆惊奔,大庑数十间平塌,凡居其下者俱压死。公令较其数,与浙右无一人差焉。(
《独异志》)
张宣
崔从
河中少尹郑复礼始应士举,十上不第,困厄且甚。千福寺僧弘
者,人言昼闭关以寐,夕则视事于
府。十祈叩者,八九拒之。复礼方蹇踬愤惋,乃择日斋沐候焉。
颇温容之,且曰:“某未尝妄
于人。今茂才抱积薪之叹且久,不能忍耳。勉旃
取,终成
名。然其事类异,不可言也。”郑拜请其期,
曰:“唯君期,须四事相就,然后遂志。四缺其一,则复负冤。如是者骨
相继三榜。三榜之前,犹梯天之难。三榜之后,则反掌之易也。”郑愕视不可喻,则又拜请四事之目。
持疑良久,则曰:“慎勿言于人,君之成名,其事有四,亦可以为异矣。其一,须国家改亢元第二年;其二,须是礼
侍郎再知贡举;其三,须是第二人姓张;其四,同年须有郭八郎。四者阙一,则功亏一篑矣。如是者贤弟、侄三榜,率须依此。”郑虽大疑其说。郁郁不乐,以为无复望也,敬谢而退。长庆二年,人有导其名姓于主文者,郑以且非再知贡举,意甚疑之,果不中第。直至改元宝历二年,新昌杨公再司文柄,乃私喜其事,未敢
言。来
果登第。第二人姓张,名知实,同年郭八郎,名言杨。郑奇叹且久,因纪于小书之抄。私自谓曰,
言三榜率须如此,一之已异,其可至于再乎?至于三乎?次至故尚书右丞韩(韩明抄本作讳)宪应举。大和二年,颇有籍甚之誉。以主文非再知举,试日果有期周之恤。尔后应(原本作应后。据阙史改)大和九年举,败于垂成。直至改元开成二年,
锴再司文柄,右辖私异事,明年果登上第。二人姓张,名棠;同年郭八郎,名植。因又附于小书之末。三榜虽欠其一,两榜且无小差。闺门之内,私相谓曰:“岂其然乎?”时僧弘
已不知所往矣。次至故驸
都尉颢应举,时誉转洽。至改元会昌之二年,礼
柳侍郎璟再司文柄,都尉以状
及第。第二人姓张,名潜;同年郭八郎,名京。弘
所说无差焉。(
《野史》)
韩皋
杭州临安县令张宣,宝历中,自越府曹掾调授本官。以家在浙东,意求萧山宰。去唱已前三日,忽梦一女
年二十余,修刺来谒。宣素真介,梦中不与女
见。女
云:“某是明年邑中之客,安得不相见耶?”宣遂见之。礼貌甚肃。曰:“妾有十一
,依在贵境,有年数矣。今闻明府将至,故来拜谒。”宣因问县名,竟不对。宣告其族人曰:“且志之。及后补湖州安吉县令,宣以家事不便,将退之。其族人曰:“不然,前夕所梦女
,非“安”字乎?十一
非吉字乎?此
骘已定,退亦何益。”宣悟且笑曰:“若然,固应有定。”遂受之。及秩满,数年又将选。时江淮
歉,宣移家河南,固求宋亳一官,将引家往。又梦前时女
,颜貌如旧,曰:“明府又当宰邑,妾之邑也。”宣曰:“某前已为夫人之邑,今岂再授乎?”女
曰:“妾自明府罢秩,当即迁之居。今之所止,非旧地。然往者家属,凋丧略尽,今唯三
为累耳。明府到后数月,亦当辞去。”言讫,似若凄怆,宣亦未谕。及唱官,乃得杭州临安县令。宣叹曰:“三
临字也。数月而去,吾其忧乎?”到任半年而卒。(
《前定录》)
。厚因问还期,曰:“一年半岁,一年半岁。”又问终止何官?对曰:“宰相,须江边得。”又问终止何
?僧遂不答。又问段十九郎何如?答曰:“已说矣,近也近也。”及
厚之归朝,正三岁,重言一年半岁之验。长庆初,段公自相位节制西川,果符清师之言。
厚唯不喻江边得宰相,广求智者解焉。或有旁征义者,谓
厚必除淅西夏
,从是而
拜相。及文宗皇帝践诈自江邸,首命
厚为相。至是方验。与邹平公同发帅修清公塔,因刻石记其事焉。又赵宗儒节制兴元日,问其移动。遂命纸作两句诗云:“梨
初发杏
初,甸邑南来庆有余。”宗儒遂考之。清公但云:“害风阿师取次语。”明年二月,除检校右(“右”字原本作“太后”,
《唐书》一百五十八“郑余庆传”元和九年拜检校右仆
兼兴元尹)仆
。郑余庆代其位。(
《定命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