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七(9/10)

启进入内阁。

五年九月十五日,月食,钦天监推算初亏在卯时前段一刻,徐光启等推算在卯时前段三刻,《回回历》科推算在辰时前段初刻。

三种方法的异同,招致回答皇帝的诘问。

到时观测,阴天有云,月亮没有出现,无法检验。

徐光启上疏陈述三种历法不同的原因,说:时刻的加减,是由于盈缩、迟疾雨差。

而盈缩差旧历法从冬至夏至算起,新历法从最远点算起,最速点有行分,只有宋绍兴年间与夏至同度。

郭守敬比这晚一百年,相差一度多,所以没有觉察。

现在最速点在夏至后六度,这就是两种历法的盈缩差不同的原因。

迟疾差,旧历法只用一转周,新历法叫作自行轮。

自行轮之外,又有两次轮。

这就是两种历法迟疾差不同的原因。

至于《回回历》又有不周,或者由于四应,或者由于里差,臣确实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总之,三种历法都依照自己的办法来推算,不能改变自己的办法去迁就。

将来应该讲求的有两条:一是食分多少。

日食时,阳光闪耀,每每是先发生日食而人后看见。

月食时,云气侵扰,每每人先看见而后发生月食。

其中的差异在一分以上。

现在想明白地看到真实的食分,近来有造窥管的,日食时,在暗室中引来光影,映照在白的丝织品上,初亏至复圆,分数真实准确,明白不差。

月食时用来仰观两个天体离合的时刻,界限分明,与目测完全不同。

这就是测定食分的方法。

二是加时早晚。

测定时间的方法,壶漏是古法,轮钟是新法,然而都不如以太阳和星星作标准。

白天用太阳,晚上任选一个星座,都用仪器测量经纬度数,推算得到时间。

,这是测定时间的方法。

两种方法确立后,那各种技术的粗疏精密,丝毫也不能隐藏了。

古今月食,各种史书都没有记载。

日食,从汉到隋,共二百九十三次,而在晦日日食的七十七次,在晦日前一日的三次,初二日的三次,其疏漏到这样的程度。

唐至五代共一百一十次,而在晦日日食的一次,初二日的一次,初三日的一次,逐渐严密了。

宋共一百四十八次,没有在晦日日食的,更严密了,还是有推算要日食而没有日食的十三次。

元共四十五次,也没有晦日日食的,还是有推算要日食而没有日食的一次,有日食而没有推算出的一次,傍晚日食而写成白天的一次。

至于加时差错在四五刻的,当时已经是这样。

可知高速无穷的事情,必须世代积累,纔能逐渐见到它的头绪。

所以从汉到现在一千七百年,建立历法的有十三家,而郭守敬的为最优秀,尚且不能没有几刻的差错,而何况对于沿袭旧法的人,怎么能要求他精密呢?这一年,徐光启又进献《历书》三十卷。

笫二年冬十月,徐光启因病辞去了历局的职务,用山东参政李天经代替他。

遇了一个月,徐光启去世。

七年,魏文魁进言说,历官所推的交食节气都不对,于是命令魏文魁进京测骏。

这时论述历法的有四家,除《大统历》、《回回历》外,另设立西洋历法为西局,魏文魁焉束局。

每一家的说法不同,乱纷纷的像打官司一样。

李天经缮写进献《历书》共二十九卷,另有星宿屏风一座,都是已故宰辅徐光启率领西洋人制订制造的。

李天经预推五星冲犯会合行度,说:“闰八月二十四日,木星冲犯积尸气。

九月初四昏初,火星土星同度。

初七卯时后段,金星土星同度。

十一昏初,金星火星同度。

用旧历法推火星土星同度,在初七,这就落后天象三日。

金星火星同度在初三,造就先于天象八日。”而魏文魁则说,李天经所报告的,木星冲犯积尸与天象不合。

李天经又说:“臣在闰八月二十五日夜及九月初一日夜,同礼部臣陈六轮等,用窥管观测,见积尸被几十个小星团团包围,木星与积尸,一起容纳在窥管中。

窥管直径只有一寸多一点,两星相距三十分以内的,纔可能同时出现。

如觜宿三颗星相距三十七分,就不能同时出现。

而魏文魁只根据主观推算,没有经过实测。

据他说初二日木星已在柳宿前,那么在此之前难道能越过鬼宿而飞渡吗?”李天经又推算木星的退行、顺行,两次经过鬼宿,它的度分晷刻,不久都应验了,于是魏文魁的说法被废除了。

李天经又进献《历书》三十二卷,并有日晷、星晷、窥管等仪器。

八年四月,又献上《乙亥丙子七政行度历》及《参订历法条议》二十六则。

其中七政公说有七则:一是各曜的应敷应修改。

日月五星平行起算酌根敷就是应敷,即是某曜某日某时运行到某宫次的数字。

现在新法改定的各项应敷,都从崇祯元年戊辰前,冬至后,己卯日子时后段开始。

二是测各曜的运行度数,应该用黄道仪。

太阳由黄道运行,月亮五星各有自己的轨道,出入黄道内外,不走赤道。

如用赤道仪观测,所得到的经纬度数,必须全部用黄道赤道通率表换算,不如用黄道仪实时得到七政的本度方便。

三是各方七政运行度数,随地方不同。

日月在东西方所见到的交食,时间各有先后,已经不用怀疑了。

那么太阳运行产生二十四节气,与月亮五星的掩食冲犯,怎能不与交食同一道理呢?所以新历法各数据表,虽然以顺天府为主,而推算各方的运行度数,也都各有自己的方法。

四是各曜的加减分,用平、立、定三差法,还不够。

加减平行分以求自身的运行度数,是历家的重要事情。

只是天实际上是圆体,与平行不同,旧历用的三差法,都是从勾股平行来确定的,和天体不合。

就是各盈缩损益数据,也没有得到真实数字。

现在新历法加碱各表,却是用圆治理圆,纔可以与天相合。

五是随时随地可以求得各曜的经度。

旧历法想得到某日某曜的经度,必须先推算各曜冬至日所运行的宫度宿次,然后用各段日度计算纔能得到。

现在的方法不限时间方所,只要查阅本表推算就是了。

六是径一围三,不是弧矢的真法。

古代历家用直钱测圆形,叫做弧矢法,而计算用径一围三,就错了。

现在的立割圆八线表,用法简便而用处大。

弧矢等线,只乘除一次,就能得到。

七是球面三角三弧形,不是勾股可以完全算出来的。

古法测天以勾股焉根本,然而勾股只能解决直角,不能解决斜角。

而且天是圆球,球面上与各道相切割产生的三弧形,勾股不能够完全解决它。

论述恒星有四则:一是恒星本行,即所说的岁差,从黄道极算起。

各星离赤极的度分,古今不同。

距离赤道内外,也古今不同。

而距黄极或距黄道内外,却是从古以来一样,所以知道日月五星都沿着黄道运行。

恒星的本行,应该从黄遒极起算,作为岁差的比率。

二是古今各宿的度数不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