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将二坛。
西侧,是夏、冬月将二坛。
皇帝在拜殿中亲自祭祀。
每年正月祭享太庙,年终袷祭之日,派遣官员举行祭祀。
王国府州县也祭祀风云雷雨师,仍然在城西南筑坛。
在惊垫、秋分日举行祭祀。
洪武二年,太祖以岳渎诸神合祭于城南,没有专门的祭祀。
又祭享的处所,只有屋宇而没有祭坛,不是尊敬神灵之道。
礼部官员说:“虞舜祭四岳,《王制》中开始有五岳之称。
《周官》,‘在四郊迁祭四方山川神灵’,《郑注》,以四方山川为五岳四镇四渎。
《诗序》中说天子巡狩向四岳河海献礼,那么又有四海的祭祀。
天子祭祀四方群神,无所不达。
而岳镇海滨,在诸侯封疆之内,就各自举行祭祀。
秦废除封邦建藩,岳镇都由祠官专领祭事。
汉恢复建诸侯国,那么诸侯各祭祀其封域内的山川,天子不参预。
武帝时,诸侯或分封或废弃,五岳都在天子的土地上。
宣帝时,开始有使者持节祭祀岳渎之礼。
从魏到隋,岳镇海滨,就在当地建立祠庙,主管官吏举行祭祀。
唐、宋的制度,有时命界内刺史、县今祭祀,有时随郊祀行适祭之礼,有时又派遣使者举行祭祀。
元派遣使者祭祀岳镇海渎,分东西南北中焉五道。
现在应当把岳镇海滨及天下山川城隍诸地只合为一坛,与天神等同,春秋雨季专门举行祭祀。”于是定清明霜降为祭日。
提前一天,皇帝亲自视察祭牲。
当天,戴通天冠穿绛纱袍,前往岳镇海滨之前,行三献礼。
山川城隍,由分献官行礼n这年,命令官员十八名,祭天下岳镇海滨之神。
皇帝穿皮弁服驾临奉天殿,亲自署名,把香烛祝文授予使者。
百官穿官服,送到中书省,使者奉命出行。
黄金盒贮藏香烛,黄绮幡两面,白银二十五两购买祭品。
洪武三年,下韶确定岳镇海渎各神的名号。
大略说:“治国之道,以礼法为根本。
对岳镇海滨的封赠,始于唐、宋。
英灵之气,会聚而焉神,必须受到上帝的任命,国家的封号哪里是可以妄加的?亵渎礼法不合常理,没有比这更严重的。
而今依据古代定制,一并去除前代所封名号。
五岳称束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五镇称束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昊山之神,北镇医无阎山之神。
四海称束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四渎称柬渎大淮之神,南演大江之神,西渎人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皇帝在祝文上亲自署名,派遣官员以更新确定的神号告祭。
六年,礼部大臣说:“四川未平定,在峡州迁祭江渎。
而今蜀已经攻克,应当派人到南渎行祭。”听从他们的意见。
洪武十年,命令官员十八人分别祭祀岳镇海滨,赐以制命。
万历十四年,巡抚胡来贡请求改在浑源州祭祀北岳。
礼部大臣说:“《大明集礼》记载,汉、唐、宋北岳的祭祀,都在定州曲阳县,与史实都符合。
浑源称为北岳,只见于州志碑文,经传中都无处可考,仍旧祀于曲阳为是。”其它山川的祭祀。
洪武元年亲自祭祀汴梁诸神,接看派遣官员祭祀各自境内山川。
二年,以天下山川柑祭于岳渎坛。
皇帝又认为安南、高丽都已称臣附属,其国内山川,应当与中国一同祭祀。
谕令中书及礼部官员查考。
安南之山有二十一座,有江六条,水六条。
高丽之山有三座,水四条。
下令写入祀典,设位举行祭祀。
三年,派遣使者前往安南、高丽、占城,祭祀其国山川。
皇帝斋戒,亲自撰写祝文。
接着派遣官员到安南、占城、高丽颁布改正山川神号的诏令。
六年,琉球诸国已来朝贡,祭祀其国山川。
八年,礼部尚书牛谅说:“京都已停止祭祀天下山川,对外国山川,也不是天子应当亲自行祭的。”中书及礼臣请求附祭于各省山川,听从了他们的请求。
广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腊、暹罗、锁里,广东附祭三佛齐、爪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渤泥,辽东附祭高丽,陕西附祭甘肃、朵甘、乌斯藏,京城不再祭祀。
又听从礼部官员之言,各省山川居中面向南,外国山川东西向,同坛共祭。
王国山川的祭祀,洪武十三年制定制度。
十八年,规定王国祭山川,仪程如同祭社稷,但没有痉埋之礼。
凡是岳镇海滨以及其它山川所在之地,命令主管官吏每年清明、霜降两次行祭。
洪武二年,礼部官员说:“城隍的祭祀,起始已经不清楚了。
先儒说既已有社,不应又有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