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十名。
占h吉日,皇后出宫,引导随从如同日常礼仪,到织堂。
内命妇一名行三盆手礼,吩咐给织妇,完成工作。
蚕宫令送往尚衣织染监局制作祭服。
祭祀先蚕,只奏乐,不舞蹈,女乐生衣冠都为黑色。
嘉靖十年二月,礼部大臣说:“去年皇后亲自采桑,已经足以勉励天下。
而今先蚕坛殿工程没有结束,应当派官吏行礼。”皇帝起初不允许,下令照旧举行。
后来因为皇后出入不便,命在西苑改筑先蚕坛。
祭坛东方为采桑台,台柬为具服殿,北方焉蚕室,左右为厢房,后面为从室,以供蚕妇居住。
在官左设蚕宫署,令一人,丞二人,挑选内臣中谨慎的人担任。
四月,皇后在内苑举行亲蚕礼。
皇帝说亲耕不朝贺,这怎么能朝贺呢?只行叩头礼,女乐只供给宴饮,不用仪仗引导。
嘉靖三十八年,罢除亲蚕礼。
四十一年,一并罢除主管官吏的奏请。
嘉靖九年,青州儒生李时扬请求祭祀高楳,以祈祷圣上子嗣繁盛。
礼部官员据以上奏。
皇帝说:“祭祀高楳虽然是古代就有的礼仪,现在确实难以举行。”于是停止商议。
不久制定了祭祀高楳的礼仪。
在皇城束边设木台,永安门以北,东方。
祭台上,皇天上帝面向南,用辟色的牛犊,青苍色的璧。
献皇帝配祀,面向西,用牛羊豕各一只。
高楳之神在坛台下面向西,祭牲数目相同,行三献礼。
皇帝位在坛下面向北,皇后妃嫔位在南面几十丈外面向北,用帷幕遮蔽。
坛下陈设弓箭、弓套如同后宫嫔妃的数目。
祭祀完毕,女官引导皇后妃嫔到高楳神位前,跪下取弓箭授予皇后妃嫔,皇后妃嫔接过来收在弓套中。
明朝制度,凡是刚登上皇位、巡幸及上谧号、葬陵、册立、册封、冠礼婚礼等事,都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凡是营建宫殿,以及命令将士出军,年成旱涝,都要祭告天地、山川、太庙、社稷、后土。
凡是即位之初,还要祭告阙里7L庙以及历代帝王陵寝。
洪武二年,听从礼部尚书崔亮的奏议,圜丘、方丘、大祀,在祭期之前亲自祭告太庙,接着派遣使者向天下神只坛百神祭告。
淇武六年,礼部尚书牛谅上奏,太岁诸神,凡是祈祷报祭,就设十五坛。
有事祭告,就设神位二十八坛。
中间,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共五坛。
东方,四渎、京都地区、湖广、山东、河南、北平、广西、四川、甘肃山川,夏冬雨季月将,京都城隍,共十二坛。
西方,钟山,江西、浙江、福建、山西、陕西、广东、辽东山川,春秋雨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共十一坛。
如若亲自祭祀,皇帝穿皮弁服,行一献礼,每三坛行一次礼。
八年,皇帝驾临中都,在中都的圜丘祭告天地。
九年,由于诸位藩王将要前往藩国,在分日告祭太庙、社稷、岳、镇、海、渎,以及天下的名山大川,又在圜丘祭告天地。
起初,诸王来朝返回藩国,在端门祭告真武等神,用九只豕、九只羊、制帛等祭品。
在承天门祭告护卫旗纛,也是这样。
洪武二十六年,皇帝认为礼仪过于繁琐,规定用一只豕、一只羊,不用帛。
不久又罢除端门的祭祀,惟用荤素二坛在承天门外祭告。
永乐七年,巡狩北京,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嘉靖八年秋,因为皇帝亲自祭告山川诸神,命令不必提前派官告请太庙。
凡是出入,必定在内殿亲自祭告皇祖皇考。
圣上生日前一天,用酒果在奉先殿祭告列圣帝后。
到这一天,在玄极宝殿用酒和脯祭告皇天上帝,派官用祭牲酒醴祭告神烈、天寿、纯德众陵山,以及束岳、都城隍,用素食祭告真武及灵济宫,斋请僧徒在道极七宝帝尊前做法事祭告。
隆庆三年,因为亲自祭祀朝日坛,预先祭告奉先、弘孝、神霄殿。
洪武二年,太祖因为春天久不下雨,向众神只祈告。
中间设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共五坛。
东方设钟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谙神,共七坛。
西方设江束、两浙、福建、湖广剂襄、河南北、河东、华州山川、京都城隍,共六坛。
中间五坛祭奠帛。
初献,皇帝亲自行礼,两侧命官分献。
洪武三年夏季,遭受旱灾。
六月初一,皇帝穿素服草鞋,行禹步祷告于山川坛。
露天坐在藁席上,白天任太阳暴晒,夜晚睡在地上,共有三天。
洪武六年,听从礼部尚书牛谅的提议,太岁诸神,春天祈祷秋天报祭,共十五坛。
中间,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
东方,四渎、京城地区山川,春秋雨季月将,京都各府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