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陪从祭祀木华黎等人,又将唐太宗迁到宋太祖同一室内。
共十五位皇帝,陪从祭祀的名臣有三十二人。
明朝初年沿袭元朝制度,在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共同祭祀三皇。
洪武元年,命令用太牢祭祀。
洪武二年,命令用句芒、祝融、风后、力牧左右配祀,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高阳十大名医陪从祭祀,仪式如同奠祭先师先圣。
四年,皇帝认为天下郡邑共同祭祀三皇太遇度。
礼臣议论说:“唐玄宗曾经在京城设立三皇五帝庙。
到元成宗时,纔在府州县设立三皇庙。
春秋共同祭祀,,而以医药为主,很不合礼法。”皇帝说:“三皇继承天意登帝位,开创了万代教育感化的本源,和药师混在一起,行吗?”命令天下郡县不准亵渎祭祀。
正德十一年,于秦州设立伏羲氏庙。
秦州,是古代成纪的地方,这样做是依从了巡按御史冯时雄的奏议。
嘉靖年间,于太医院北建立三皇庙,题名景惠殿。
中间奉祀三皇以及四配。
它的陪从祭祀,束屋是僦贷季、岐伯、伯高、鬼臾区、俞跗、少俞、少师、桐君、雷公、马师皇、伊尹、扁韹、婆于惠、张机十四人,西屋是华陀、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巢元方、孙思邈、韦慈藏、王冰、钱乙、朱肱、李杲、刘完素、张元素、朱彦修十四人。
每年二月、八月上旬的甲日,礼部堂上官举行祭礼,太医院堂上官两员分别祭献,用少牢。
又在里面修建圣济殿,祭祀先代名医,以太医官主持祭祀。
二十一年,皇帝认为规模形制低下矮小,命令扩大祭庙。
圣师的祭祀,开始于世宗。
供奉皇师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氏,王师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九圣面向南。
左面是先圣周公,右面是先师孔子,东西向。
每年春秋为皇帝讲经的前一日,皇帝穿着皮弁,跪拜,举行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
在文华殿束屋用羹酒果脯帛祭祀。
当初,束屋有释迦牟尼像,皇帝认为他不合常法,撤掉了,于是祭祀先圣周公和先师孔子。
自己写祭文,举行奉安神位礼。
辅政大臣、礼卿以及讲官等待行完礼,进入跪拜。
在此以前,洪武初年,司业宋濂建议要依建安熊氏的说法,以伏羲为儒家道统的宗师,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依次列坐。
按等级祭祀天子的学说,那么儒家道统更为尊贵。
太祖不听从。
到这时,世宗仿照宋濂的意思实行。
嘉靖十六年,改到在永明殿后祭祀,和当初一样举行祭礼。
这以后常派遣官员代皇帝祭祀。
隆庆初年,仍在文华殿东屋举行祭礼。
汉、晋以及隋,有的称先师,有的称先圣、宣尼、宣父。
唐朝谧号文宣王,宋加上圣号,元又加上大成号。
明太祖入江淮府,首先拜孔子庙。
洪武元年二月,下诏在国学用太牢祭祀孔子,仍派遣使者到曲阜举行祭祀。
临出发时告论说:“仲尼的道义,广大悠久,与天地并存。
据有天下的帝王,无不恭敬地举行祭祀事务。
我身为天下君主,希望大大昌明教化,来实行先圣的道术。
如今既然在大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仍派你们到阙里举行祭祀事务,你们要恭敬行事。”又规定制度,在每年仲春、仲秋的上丁日,皇帝降香,派官员在国子学祭祀。
以丞相行初献礼,翰林学士行二献礼,国子祭酒行三献礼。
祭期之前,皇帝沐浴更衣,戒绝嗜欲。
献官、陪祀、执辜官都行不御不乐不吊的散斋两天,清身洁心的致斋一天。
祭祀的前一天,皇帝穿皮弁服,驾临奉天殿降香。
到了祭祀日,献官举行祭礼。
三年,下诏革除众神封号,只有孔子的封爵依旧。
而且命令曲阜神庙,每年官府给予祭牲彩帛,使衍圣公供奉祭祀事务。
四年,礼部上奏议定仪节用品。
改以前规定的篷豆用八为十,篷要用竹制成。
所用盛黍稷稻粱的篮簋登钏以及豆,最初用木制的,全部换为瓷制。
祭牲改用煮熟的。
奏乐的六十人,舞蹈的四十八人,领舞的二人,共一百一十人。
礼部请求挑选京城百姓中秀丽的充任乐生、舞生。
太祖说;“乐舞是学者的事情,何况祭祀先圣先师是用来尊崇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