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相当。
皇帝回复许可。
十四年正月告谕内阁大臣:“现在打算建文祖庙为世室,那么皇考的世庙的世字应当回避。”张孚敬说:“世庙记载于《明伦大典》,颁布诏令于四方,不可更改。
文祖的世室虑改为太宗庙。
其余众庙不用宗字,用本庙号,以后依次升迁,改变牌额就可以了。”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二月,全部撤除旧庙改建。
众庙各自为总的殿房,庙各自有殿有寝殿。
太祖庙的寝殿后有祧庙,供奉远祖神位藏在那儿。
太庙的门、殿都向南,众庙门向东向西,内门殿、寝都向南。
十五年十二月,新庙建成,重新创建皇考庙为睿宗献皇帝庙。
皇帝于是在速祖庙供奉安放德、懿、熙、仁四祖的神位牌,太祖的神主牌位安放于太庙,百官按照礼仪陪同祭祀。
第二天,供奉安放太宗以下神位牌,放在众庙,命令九卿正官以及武官有爵位的重臣,都到太宗庙陪同祭祀。
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分别到案庙行礼。
又选择吉日亲自捧着太祖的神位牌,文武大臣捧着七宗神位牌,供奉安置在景神殿。
嘉靖二十年四月,太庙发生火灾,成祖、仁宗的神位牌被烧毁,在景神殿供奉安置各圣君的神位。
派遣大臣到长陵、献陵祭告题写帝后神位,也供奉安置在景神殿。
二十二年十月,因旧庙基地狭隘,命令测量规划形制。
奏议上呈三次,都不回复。
很久以后,纔命令恢复同堂异室的旧制,庙制纔定下来。
二十四年六月,礼部尚书费案等人因太庙安置牌位,请求规定位次。
皇帝说:“既无昭穆,也无世代位次,只排伦理顺序。
太祖居中,左面四位依次是成、童、宪、睿,右面四位依次是仁、英、孝、武,都向南。”七月,因庙建成,百官上表庆贺,诏令天下。
新庙仍在阙左,正殿九间,前面有两间周屋,南面有戟门。
门左是神库,右是神厨。
再南面是庙门,门外东南是宰牲亭,南面是神宫监,西面是庙街门。
正殿后面是寝殿,供奉安置各位圣王的牌位,再往后是远祖庙,藏有远祖牌位,都向南。
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想在太庙拊祭孝烈皇后方氏,而迁祧仁宗的牌位。
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徐阶等人最初都认为不可以,随后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二十九年十一月迁祧仁宗牌位,于是在西面第四室拊祭孝烈皇后。
隆庆六年八月,穆宗将柑祭太庙,敕令礼臣议论应当迁祧的庙室神位。
礼科陆树德说:“宣塞至穆宗仅有五世。
请求仍在太庙拊祭睿宗,而宣宗牌位不要迁走。”疏下交礼部,部里议论宣宗的世代次第还近,迁祧神位不妥当。
就说:“古代以一世为一庙,不是以一君为一世,所以晋的太庙有十一室而只有六世,唐代的太庙有十一室而有九世。
宋代自太祖往上追溯四祖往下到徽宗,纔定为九世十一室的制度,因太祖、太宗同为一世的缘故。
这以后,拊祭徽宗与哲宗同一世,柑祭高宗与钦宗同一世,都没有迁桃神位。
到光宗升入祖庙附祭,增加为儿世十二室。
现在自宣宗到穆宗共六世,上合二祖仅有八世,按宋朝制度可以不迁祧神位,只在寝殿左右各自增加一室,那么尊祖敬宗并行不悖了。”皇帝命令按原敕令办,于是迁祧宣宗牌位。
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将在太庙柑祭。
太常卿洪文衡请求不要迁祧宪宗神位,而迁睿宗。
皇帝不听从。
洪武元年,在太庙大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