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三十一(9/10)

洗盥;新妇在室的西北洗手,新婿的侍从拿手巾送进水焉她洗盥。

洗完后,各自就座,新婿在束,新妇在西。

举食案,进献酒,进献饭菜。

饮酒吃饭完毕,又进献如初。

侍女拿瓢倒酒,进献到新婿、新妇面前。

各自饮完,都起身,站在座位南,东西相对,都行再拜礼。

新婿、新妇进入内室,换上衣服。

新婿的侍从吃新妇剩下的食物,新妇侍从吃新婿剩下的食物。

第二天拜见宗庙,在束阶下陈设新婿父亲的行礼位置,新婿位在他的后面;主妇的行礼位置在西阶下,新妇位于她的后面。

众亲人各自按次序分别站立。

这天早起,新婿的父亲以下各自就位,行再拜礼。

赞礼人引导新妇到庭中,向北站立。

新婿的父亲从束阶升登,到神位前,跪下。

上香三次,祭酒三次,读祝文,起身,站在西面。

新妇行四拜礼,退下,回原位。

新婿的父亲下西阶来到行礼的位置,新婿的父亲以下都行再拜礼,礼仪结束。

其次拜见公婆。

这天,新妇站在堂下,等公婆就座,到拜位行四拜礼。

保姆引导新妇从西阶升登,到公公面前,侍女捧枣栗交给新妇。

新妇进献完毕,下阶行四拜礼。

到婆婆面前,进献服修,如同前面的礼仪。

其次是公婆按家人的礼仪给新妇饮甜酒。

其次是举行洗手镘食礼。

这天,新妇家准备饭食到新婿家。

公婆就座,新妇行四拜礼。

从西阶升登,到公公的面前。

侍从举着食案将饭食交给新妇,新妇进献饭食,执事者加羹匙和筷子。

给婆婆进献饭食,也如此。

吃完,撤掉饭菜,新妇下阶就位,行四拜礼,礼仪结束。

公婆再次给新妇饮甜酒,如同初次的礼仪。

《礼》说“婚礼下达百姓”,那么六礼的施行,没有贵贱都是一致的。

朱子《家礼》没有问名、纳吉礼,祇有纳采、纳币、请期礼。

洪武元年,规定制度施行,下令禁止指腹为亲、割衫襟为亲的做法。

凡是平民娶妻,男子年龄十六岁,女子十四岁以上,都任凭婚嫁。

新婿穿常服,或借九品服,新妇穿花钗大袖服。

纳采、纳币、请期的礼仪,大略仿照有品级官员的礼仪。

有媒没有宾,言词也稍有差别。

亲迎的前一天,女方派人在新婿的寝室陈设,俗语叫铺房。

至于告词、醮戒、献雁,合卺的礼仪,全如品级官的礼仪。

拜见祖庙父庙公公婆婆,公公婆婆给新妇饮甜酒,也大致相同。

《礼》说:“凡是开始设立学校,必定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周末沦役丧亡,礼仪废弃不施行。

汉明帝开始驾临学校。

唐代以后,天子视察学校,开始设立讲榻。

洪武十五年,太祖将驾临国子监。

议论的人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仍然是人臣,礼仪应为祭献一次而行再拜礼。

太祖役听从,命令礼部尚书刘仲质制定制度。

到期前在大成门柬面设皇帝的帷帐,面向南,在彝伦堂设皇帝宝座。

到了这天,学官率领诸生在成贤街左面迎接皇帝。

皇帝进入帷帐,穿皮弁服,到孔子神位前,行再拜礼。

祭献爵,又行再拜礼。

孔子的四个配祀弟子颜渊、子思、曾参、孟轲,十位贤哲弟子在两庶分别祭祀,如同平常礼仪。

皇帝进入帷帐,换上常服。

升舆,到彝伦堂登上座位。

学官、诸生行五拜叩头礼,在堂下东西厢房站立。

三品以上及侍从官,依次进入堂中,在东西厢房站立。

赞唱为皇帝讲书,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从西门进入,到堂中。

赞举经案到皇帝面前,礼部官员奏报,请求授经给讲官。

祭酒跪下接受。

赏赐讲官坐下。

等到把经放置到讲案上,叩头,到西南角几榻上坐着讲。

赐大臣、翰林、儒臣坐下,都叩头,依次坐在东西两旁,诸生围着站立听讲。

讲完,叩头,退到原来的位置。

司业、博士、助教,各自依次焉皇帝讲书。

出堂门,回到原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