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守御千户所,不隶卫,而自达于都司。凡卫所皆隶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五军都督府。(浙江都司、山东都司、辽东都司,隶左军都督府。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广西都司、云南都司、贵州都司,隶右军都督府。中都留守司、河南都司,隶中军都督府。兴都留守司、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司、江西都司、广东都司,隶前军都督府。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隶后军都督府。)
明初,置千户所,设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百户。(正六品)又立各万户府,设正万户,(正四品)副万户,(从四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寻以名不称实,遂罢万户府,而设指挥使及千户等官。核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使,千人者为千户,百人者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洪武二年,置刻期百户所,选能疾行者二百人,以百户领之。七年,申定卫所之制。先是,内外卫所,凡一卫统十千户,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领总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至是更定其制,每卫设前、后、中、左、右五千户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二十年,始命各卫立掌印、佥书,专职理事,以指挥使掌印,同知、佥事各领一所。士卒有武艺不娴、器械不利者,皆责所领之官。二十三年,又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千户所,计天下内外卫凡五百四十有七,所凡二千五百九十有三。自卫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
土官,宣慰使司,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从四品)佥事一人。(正五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都事一人。(正八品)
宣抚司,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佥事一人。(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一人。(从九品)
安抚司,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六品)副使一人,(从六品)佥事一人。(正七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招讨司,招讨使一人,(从五品)副招讨一人。(正六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长官司,长官一人,(正六品)副长官一人,(从七品)其属,吏目一人。(未入流)蛮夷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品同上)又有蛮夷官、苗民官及千夫长、副千夫长等官。
军民府、土州、土县,设官如府州县。
洪武七年,西南诸蛮夷朝贡,多因元官授之,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渐为宣慰司者十一,为招讨司者一,为宣抚司者十,为安抚司者十九,为长官司者百七十有三。其府州县正贰属官,或土或流,(大率宣慰等司经历皆流官,府州县佐贰多流官。)皆因其俗,使之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有相仇者,疏上听命于天子。又有番夷都指挥使司三,卫指挥使司三百八十五,宣慰司三,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户所四十一,站七,地面七,寨一,(详见《兵志-卫所》中。)并以附寨番夷官其地。
译文
公、侯、伯,共三等,用来封赐给功臣及外戚,有的流动而不世袭的流官之职,有的世袭。
功臣便发给铁券,封号有四等:辅佐太祖平定夭下的,称开国辅运推诚;跟随成祖起兵的,称奉天靖难推诚;其余的称为奉天翊运推诚、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为宣力武臣,文臣为守正文臣。
每年俸禄按功劳大小有差别。
已受封赐而又再立功,仍领原爵或进爵,增加俸梂。
那些有才干并且贤能的,充任京营总督,五军都督府掌余书,南京守备,或者出京担任镇守总兵官,否则领取俸禄陪侍上朝而已。
年幼就继承爵位的,都入国子监读书学习。
嘉靖八年规定外戚封爵不允许世袭,那些有世袭一二代的,出自特别的恩赐。
驸马都尉地位在伯爵之上。
凡是婚配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都称驸马都尉。
那些婚配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的,都称仪宾。
每年的俸禄各有差等,都不能干预政事。
明代初年,驸马都尉有领兵出任镇守以及掌管府部事务的。
建文年间,梅殷为镇守淮安总兵官,李坚为左副将军。
成祖年间,李让掌管北京行部事务。
仁宗年间沐听,宣宗年问宋琥,都曾守备南京。
英宗时,趟辉掌管南京左府事务。
其它的祇奉祀孝陵,代理宗庙祭祀,代理宗人府事务。
往往临时受命,暂时充任。
至于恩亲侯李贞,永春侯王宁,京山侯崔元,因为恩泽封侯,不合制度。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有左、右都督,止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余事,正二品。
赏赐功臣挂它的名的虚衔,没有固定人数。
下属有,经历司,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各一人。
都督府掌管军队的事务,各自统领所属都司、卫所,详见《兵志》卫所中,上达于兵部。